返回第 31 章(第1/4页)  大辽英后萧绰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逊端雅,极为仰慕汉学,还与臣畅谈了很多古代圣贤修身治国的思想,令人侧目。据臣看,辽主议和之心甚诚。”

    见皇上蹙眉沉默不语,吕端趁机说道:“皇上,大宋自□□起累年兴师,虽然开疆拓土,但千里馈粮,居民疲乏。而且燕云十六州流落辽人之手近四十年,那里的汉人早已与契丹人融合,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收复的。所以依臣见,与其穷兵黩武不如暂时与辽议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建置榷务对于大宋来说也有利无害,辽人需要我们的香料和茶叶,我们也需要辽国的马具和皮毛啊。”

    赵光义闭目不言,此时他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对于赵光义来说,如今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北方的辽国,而是国内的稳定,他需要时间巩固自己并非名正言顺的统治。宫内外已经谣言纷纷,说他弑兄夺位。想到□□之子赵德昭,想到弟弟赵廷美,想到□□驾崩那晚窗外的人影,赵光义眉头一皱,他不绝能让“陈桥驿兵变”的事在自己身上发生。

    ☆、初逢杨业

    保宁七年四月,赵光义下令在辽宋jiāo界的镇、易、雄、霸、沧五州置榷务,并设署院来管理,更下令边界戍兵不得辄恣侵略。自此,辽宋开始了正式的互市。宋的书籍、瓷器、香料、丝绸和犀角流入辽,而辽的yào材、皮毛、珍珠、马匹、牛羊等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宋地。韩德让难掩喜悦,他任南京留守七年来,省赋税、恤孤寡、劝农桑、修武备、均戍兵,但他最惦念的还是边界的互市。在这之前,辽宋边界也常有自发的贸易,但因为没有朝廷的允许和管理,百姓们不得不偷偷jiāo易。如今五州置榷,不仅南京道上的百姓可以正大光明地和宋人进行买卖,契丹和汉族也加强了融合,韩德让自然欣慰。

    这日天还没亮,他特意躲开耶律凝,换上一身便装到雄州边界查看榷务情况。想当初,他本以为公主在幽州待上一段就会受不了这里的枯燥返回到上京。却没想到耶律凝一呆就是七年。这七年里,她情愿做他的朋友、妹妹、属下,却从没有半句怨言,也真的没再提过嫁娶之事。可耶律凝越是这样,韩德让就越是内疚,越想躲着她。

    韩德让到达雄州的时候已是申时,榷场上却还很热闹。只见辽宋边界上一片长约二十丈,宽约三十丈的空地上人来人往。有的契丹人赶着成群的牛羊骆驼,有的汉人摆着精致的瓷器漆器,有的契丹人想用yào材换茶叶,有的汉人想用绸缎换兽皮。打扮各异、cāo着不同口音的人们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一个连鬓胡的契丹人见韩德让一身汉人打扮,盯了半晌,凑过来用蹩脚的汉语招呼道:“朋友,朋友,来,看,虎皮,最好的虎皮。”一边说一边将手中的虎皮递到韩德让眼前。只见那虎皮棕毛黑纹、颜色鲜亮、柔软顺滑,摸上去似乎还有温度,应该是刚刚制成不久。韩德让暗暗赞叹,笑着说:“可是我没有与你jiāo换的东西。”

    那契丹人“嗯”了一声摇摇头,指着韩德让腰间,笑嘻嘻地说:“这个,可以。”韩德让低头一看,见他指着自己佩带的长刀,忙摆了摆手。那长刀是他当年勇擒喜隐后皇上所赐,是大食国为恭贺皇上登基赠送的礼物,鎏金刀柄上镶嵌的琉璃和水晶饰品熠熠发光。那人见韩德让摆手要走,忙拉住他,又从怀里掏出一块纯白色的狼皮,急着说道:“这个,加这个,一起,换你的刀。”

    韩德让苦笑着摇摇头,快步甩开了那个契丹人,见前面有一个书摊,便踱步过去。只见地上摆着《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易》《书》《诗》。这九本书统称为“九经”,是读书人必读的儒家经典。韩德让正要离开,忽然瞟见角落里躺着一本叫做《钟隐杂说》的册子,好奇问道:“这是什么书?”

    那卖书人看韩德让打扮斯文,警惕地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