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内心很孤单,偌大一个李家,除了祖父,孩子和别人甚少交流。他常年不在家不说,连她唯一的母亲,都没给过她亲情的温暖。那时才知,原来柔蓝不但不关心尘事,连对静姝也是不管不问,除了老爷子,静姝一无所有。
他知道消息后很惊愕,内心除了自责还是自责。他对柔蓝虽然没有很深的感情,但常年在外奔波的心底,女儿一直是他的柔软,他决定以后要对好好抚养静姝长大,过往父爱的缺失将在未来用一百倍的关爱偿还。
他热切满满地和小女儿交流,渴望听听孩子对未来的意见,怎么也没料到,孩子在听了他的打算后,拒绝了他的决定。
那时小女儿已经十二岁,十二年的时光里,他只和她相处了数年。多年未归,老家与他脱离,林林总总,在孩子长大后,父女已经生疏。但或许是父女天性使然,小阿姝虽然对他生疏,却并不漠然。她告诉他,老爷子对她说,他在外面建功立业,所以,他不在家时,她内心虽然很想他,却不敢表露。这话让他泪奔不止。他问她,那为什么不愿意随他去承京?小小的孩子却回答,她不想把祖父和母亲留在家里。祖父是他的至亲,养她长大,如今祖父已年迈,她更不能离开他。至于她的母亲,她说她虽然不懂大人的心,母亲终归是母亲。她愿意替他看着李家,看着家人,直到无能为力为止。
就这样,携女去京的愿望终未成形。但因为和小静姝的这一番畅谈,两人有了前所未有的沟通。自此以后,无论在承京多么忙碌,三省内外军政之事压得人多么喘不过气,他都和家里保持着书信来往。书信里,他常单独与小女儿去信,问她近况,问她学业。虽然相隔千里,却似有咫尺的温暖。
他以为他会一直和家庭,和发妻,和女儿如此维持下去,直到相聚的一天。
没想到世事难料,他会遇到了生命里第二个女子,顾兰洲。
兰洲出自承京百年大户顾家,出过国,留过洋,思想睿智成熟,感情上却又单纯热情。他和她相识在一个政界宴会,兰洲作为顾家小姐伴父出席,与他一见倾心。
他承认,在多年没有感情生活,独自一个人生活的岁月里,兰洲的出现就像一束不曾有过的阳光,照亮了他干涸的生命。兰洲在感情上热情奔放,怀着一颗对他这个冰冷军人单纯的仰慕和照拂,初一见面,便要求和他来往。这种主动和热情,太意外,又太甜蜜,他几乎陷入其中无可自拔。最后还是女儿的日常来信,给他以闷头惊醒。
不错,他还有家庭。发妻柔蓝虽然不是所爱,但至今毕竟仍是他的妻。更何况他和她还有个心头肉的女儿。即便是为了静姝,他也不能破坏这个家庭。
有了这个前提,他只能拒绝兰洲的柔情。兰洲初时非常痛苦难言,质问他她哪里不好,他心里只有酸楚。哪里是不好?正因为太美好,他才不能耽误了这个光华可爱的女子,更不能将一个女孩美好年华浪费在他一个有妇之夫身上。
为了断了这个感情,他请元帅夫人做中间人通知兰洲这个绝情的决定,又出承京去军营远离。怎么也没想到,兰洲会为了他,不惜与顾老爷子闹翻,夜奔出京寻他。
许多年后,他仍然记得那个夜晚在营区外见到兰洲的瞬间。震惊,感动,担忧。。。种种感情交织。都不如那个皎皎溶溶月下,女子匹马单枪一个人,闯入督军所,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直观感受。这一腔深情,完全击中他的内心。
他决定带兰洲回承京好好打算以后的生活,却迎头接到冲击。是针对兰洲的,因为她的离家出走,顾老爷子愤而在报上公开与她脱离父女关系,一时间他和她都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流言对他没有作用,他一向不屑人言,可兰洲不行,他不能让一个女孩子因为他承受这种不公。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那就一不做二不休,他第二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