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福蓉叙旧(第1/2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毛家在江城以开酱菜园子起家,从清朝道光年间初创算起,也有近百年的历史。直到民国初年,一说到“天仁堂”那也是远近颇有些名气的老字号。“天仁堂”最红火时生意曾做到南京、上海等江浙一带,可到了毛福蓉父亲毛鼎斋这辈,生意就每况愈下了。这一来是因天灾战乱的原因,二来是毛鼎斋身体一直有些虚,家中又缺得力的人帮忙打理。后来毛鼎斋竟因一场伤寒而直接送了性命,“天仁堂”此后就一直苟延残喘苦苦挣扎着,几欲关门歇业的境地。

    毛大年是个遗腹子,生下来就没见着他爹,而他娘生下他不到两年就因忧伤过度也追随他爹而去,所以毛大年记忆中从小就未曾有过父母之爱。毛福蓉长姐当母将弟弟毛大年一直带在身边,靠着父母留下的一点家底维持着基本生活。尽管家境已日益窘迫,可毛大年六岁那年,毛福蓉还是坚持把他送到本地最好的私塾读书识字。毛大年从小就很聪颖,什么《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很快就背得滚瓜烂熟。直到毛大年十岁那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年是1934年,毛福蓉已到了完婚的年龄。

    说到这门亲事,那还是上一辈定下的娃娃亲。毛鼎斋和本地士绅金德宽是同窗挚友,同时毛、金两家又是世交。

    有一年春暖花开时节,毛鼎斋带着太太女儿到江城郊外的石门湖畔踏青游湖。一路兴致勃勃地先游完了龙山八景,接着下山来到湖边,就在准备登船游湖时,正好碰上了也来游湖的金德宽一家三口。两家人意外相逢于这郊外湖边都异常高兴。两家一合计干脆合租一条船吧。一条不大不小的渔船载着两家人慢慢朝湖心划去。此时正是晌午时分,石门湖上太阳高照,湖面上春风拂面,湖水荡漾,两家人向船家置备了一些酒菜,于是就在船上一边欣赏着周围的湖光山色,一边开怀畅饮,同时愉快地闲聊着过往的人生快事,真是好不惬意!当看到船头金家小哥哥带着毛家小妹妹玩得那么开心时,金德宽故意借着酒劲试探着问毛鼎斋夫妇:“你们看他们两个青梅竹马,看上去是不是挺般配啊?要不我们两家就给他们定个娃娃亲怎么样?”

    毛鼎斋也是个说话办事一贯痛快之人,当即表示:“好啊!我们两家都是多年的世交了,把女儿嫁到你们家,我肯定没什么不放心的!”

    呵呵,这儿女婚嫁大事就在游船上这么定下来了,双方还约定待毛福蓉20岁那年便正式过门嫁到金家做媳妇。

    虽然这之后毛鼎斋夫妇不幸先后早早离世,毛家属于家道中落,但金家乃是厚道人家,说过的话绝无半点含糊,那是一言九鼎,坚守诺言,到了快迎亲的日子,便早早差人按民间习俗送上风光体面的彩礼,连花轿都准备停当,只等着迎亲过门的那一天到来了。

    可毛福蓉这些天全然没有即将过门当新娘子的喜悦,相反却一直愁眉不展。她心里放不下弟弟毛大年啊,她想着自己一旦嫁到了金家,弟弟谁来照顾呢?随着过门的日子日益临近,她这心里也日益焦虑不安。

    要说这新姑爷金胜铎还是非常善解人意的,这金、毛两家交往又非一日两日,他岂能不知毛福蓉姐弟情深?而毛大年的事一天不解决,毛福蓉也一天不能安心出嫁。所以这段时间,他也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如何把未来的小舅子先安顿好,然后再谈迎亲之事。想来想去还终于想到了一种目前看来是最佳的解决方法。

    事情缘由是这样的:金胜铎的大伯金德旺在上海开银楼已有多年了,前些日子曾来信提到很想从老家找一个老实靠谱的家中后生,到上海跟他学学手艺,顺带帮他打打下手照看店铺。

    金胜铎这天整理书斋时,看到这封信,眼前顿时一亮,何不将毛大年推荐给大伯呢?一来解除了毛福蓉的心结,二来又结了大伯嘱托的差事,三来还顺便帮毛大年谋得一个不错的饭碗。一举三得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