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江城的雪(第1/2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69年的冬天,江城异常寒冷。气温一降再降,最后居然降到了-12.5℃,创出了历史最低记录,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绝对属于异常罕见的低温天气。由于没有室内集中供暖设施,江城家家户户都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冻得瑟瑟发抖。抬眼望去,那一排排简陋而又破旧的民宅工房虽勉强可为寻常人家遮风挡雪,可室内气温并不比室外的高多少,依然是彻骨的寒冷。

    一大早,田文芝就起床了,正准备将昨晚搁在屋子中间的一大盆泡脚水端出去倒掉,可低头一看,赫然发现这哪还是一盆水,早已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坨。田文芝无奈地摇摇头,如果不想连盆一起扔掉,那就只有将脚盆加冰块一起端到屋外让它慢慢化冻吧。

    天真的实在太冷了。起床还没一会,田文芝的鼻子就已经冻红了,两条青龙似有呼之欲出的感觉。随着嘴里不断吐出成串的白气,体内体外的冷热交换也正在急剧进行。慢慢地,身体感受到的已不再是最初的那种‘冷’,而是一种冷入骨髓的‘痛’。这种感觉明显是人体启动了御寒报警系统。田文芝担心再不把火盆生起来暖暖身子,自己体内的某些器官可能就要做出消极反应了。

    田文芝这时赶紧放下手头上别的活,麻溜地在火盆上架起木炭,然后用纸和碎木屑引着,很快木炭便熊熊燃烧起来。随着炭火不断向屋内四周释放出令人舒适的暖意,寒窑似的屋子里终于多了一点热乎劲。嗯,家啊,家,在漫漫寒冬里,唯有温暖方可给一个家注入生气,带来愉悦,营造祥和。

    在江城,很多人家一到冬天都是围着火盆度过的。他们经常是一家人围着熊熊燃烧的火盆或聊天,或百~万\小!说,或编织毛衣,或听听收音机。有时大人们还会弄些馒头或红薯什么的,架到炭火上烘烤。看着馒头或红薯在火上被烤得皮焦内软,再闻着那食物散发的阵阵香味,孩子们总会垂涎三尺,巴不得立马抢过去大啖而后快。可大人们这时却偏偏不紧不慢地烘啊烤啊,直到将一个个小馋猫的胃口吊到老高老高,才会将早已烘烤熟透的吃食分发到他们手中。孩子们一面吃着喷香的馒头或红薯,一面快乐地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将大地染白,直至铺上厚厚一层白色的棉被。那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

    总之,冬日围炉取暖乃是江城人家颇具特色的一幅民间风情写照。其间,人们究竟体会到多少家的温馨与浓情,那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会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不论冬夏还是春秋,田文芝早已习惯了早起,起床后,便是生煤炉,烧水,做泡饭等等。她要操心一家人的吃喝,从早餐,中餐,直至晚餐都是她忙前忙后的准备停当。只是在这寒冷的冬季,这一切做起来更艰难,也更痛苦。仅想一想把手伸进那锥肉刺骨的冰水中淘米、洗菜、刷碗便让人麻头皮的。

    晓东不知什么时候也跟着爬起来了。这让田文芝颇感奇怪,怎么不赖被窝了呢?岂知晓东昨晚就留意到窗外呼啸的北风,以及狂风裹挟着冰粒,一阵紧似一阵拍打着窗玻璃而发出的‘哒哒’声。他早就判断出:如无意外,今天外面应该是个银色的世界。

    孩子永远是孩子,每逢冬天来临,当大人们为暴雪严寒影响生计发愁时,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快下雪吧,而且是下得越大越好!

    只见晓东三下两下穿好衣服,牙不漱,脸不洗,首先跑到窗户边,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呵呵,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扑面而来,眼前赫然呈现的果然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远处水塘边婆娑的垂柳,以及操场边高大的香樟和刺槐,此时都如同玉树琼枝;雪中,那些平日里颜色各异的建筑,此时一色洁白,恰似粉妆玉砌的琼楼玉宇……好一个干干净净的冰雪世界!

    “妈,快看啊,外面的雪景好漂亮啊!”晓东兴奋得大叫起来。

    “看到了,傻孩子,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