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团聚之乐(第1/2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毛大年自打带学生下乡以来,这才是第二次回江城。上次回来还是一个月前,那次回来是专程给那帮向市革委请愿的家长做解释说明工作的。当然,回来之前该解决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也向家长们做了承诺,并给出了一个最后解决期限。

    毛大年深知倘若没有这些措施和承诺,知青家长的工作是根本无法做通的。有的焦点问题,像少数部分知青住茅棚和牛栏的问题那是无论如何必须立即加以解决,否则不光家长会闹得个鸡犬不宁,社会影响也确实恶劣,后面的工作更是无法开展。

    短短三个月里,毛大年就像一个马前卒一样除了上下奔波,左右斡旋,还得瞻前顾后,里外操心,人累得瘦了几圈不说,有时还得提防小人捣鬼。

    对这些,田文芝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这不,毛大年难得回来一趟,田文芝是既高兴又犯愁,高兴自不待言,愁的是怎么改善一下伙食,增加一点油水呢?

    60年代末,物资短缺现象虽已不像□□时那么严重,但肉食品的供应还是相当紧张的。别说毛大年在乡下一、两个月不见荤腥十分正常,即便在江城,普通城市居民也是一、两个星期难得见到一次哪怕带有一星半点肉的菜。

    平常人家过日子每天基本就老三样:青菜萝卜加豆腐。也许对当代人来说,这不正好是减肥的好食品吗?可那时的人多很瘦,个个脸上泛着菜色,明显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恐怕根本就不晓得这世上还有‘减肥’这个概念。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那个年代的人见到肉的感觉丝毫不亚于饿狼看见羊羔一样,眼里都会冒绿光的!

    应该说晓东和晓斌哥俩捡回来的这些冻鸟还真是得来恰逢其时,因为这首先是解了田文芝的难题,好歹饭桌上算是有了一锅像样的荤菜,其次,无论大人或孩子都有好些日子没见荤腥了,在这寒冷的冬季,能有这样一锅野味补一补,无论怎么说都是‘雪中送炭’啊!

    一家四口围桌而坐,晓东和晓斌眼睛早已盯着‘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飘着肉香的火锅一刻都不舍得离开,就差口水没淌下来了。毛大年等田文芝给大家,包括晓东晓斌斟好酒之后,便首先举杯提议为全家团聚干杯。当然,晓东和晓斌是不敢干的,也就浅尝一下而已。本来他们心思就不在酒上,可饶是如此,这酒乍一入口,两人便被辣得直吸凉气,赶紧借此机会一人抓起一只鸟腿忙不迭地啃起来,以解酒精刺激。

    毛大年见此也不再勉强两小子喝酒干杯了,只是慈祥地看着这两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儿子,说道:“吃吧,吃吧,多吃点!好歹也是你们自己凭机敏加劳动所获!”言毕,便与田文芝边吃边饮边聊起来。

    闲聊中,毛大年不知怎么的就扯到了‘五七办’的朱霞身上。毛大年至今还在为上回的事犯困呢!

    可田文芝却若有所思地回忆道:“不会是朱峰的那个堂妹吧?”

    毛大年闻言不禁一震,“怎么?朱峰还有个堂妹?叫朱霞?”

    田文芝说:“是啊!这事说来也巧。有一次,我去保管室领书,正好看见朱峰从楼上办公室送一位女同志下来。我当时也没在意,只是出于礼貌,跟他们笑着点了点头,可朱峰却停下来郑重其事地跟我介绍说,他身边这位是他的堂妹,叫朱霞,后面还说了其它什么什么的。我也记不清了,当时心里只觉得奇怪,有必要把他的堂妹跟我介绍得这么清楚吗?”

    毛大年跟着问道:“还记得她的长相吗?是不是与朱峰有点像?”

    田文芝一边回忆一边说道:“这一说便是三、四年前的事了,长相嘛…也记得不是很清,当时就觉得那女的端着一副干部架子,还带有那么点傲气。现在经你这么一说,她与朱峰还真有那么点相像。”

    毛大年这时基本肯定田文芝当年碰到的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