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恶心任务(第1/2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田文芝送走了老李头,一看表,离开会就差五分钟了,遂赶忙朝年级组办公室奔去。

    田文芝是踩着秒针进办公室的,虽不算迟到,但毕竟是最后一个到的,所以还是觉得有点尴尬。田文芝这边刚刚坐定,年级组长吴学明就宣布开会了。

    下午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带学生到校办农场劳动的相关事宜。全年级共十个班,分两批轮换下农场劳动。具体说来,也即每批五个班劳动一周,回校上课一周,再下农场劳动一周,再上课一周,如此轮换,总计是劳动四周,上课四周,等于是两个月的劳学相结合。待最后一周劳/学结束,这学期也就基本结束了。

    也许,今天的中学生不太理解,甚至觉得很新鲜很好玩,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学习与劳动混合的学程安排,且劳动时间居然还安排得那么长?其实,这在那个年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光有下农场学农,还有去工厂学工,到部队营地参观和军训呢!

    这里又不得不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了。

    1966年,□□的《五七指示》(因发布于1966年5月7日,故简称《五七指示》)发布以后,举国上下,工、农、商、学、兵全都纷纷行动起来。各行各业除了要搞好自己的主业,还要兼顾起其他副业等多个方面。

    落实到学校这一块,那便是“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这段□□语录在当时是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背得滚瓜烂熟,张口就来的。那时候无论会上发言,会下写稿,若不把这段语录引用一下,不说你思想有问题,至少也显得你政治觉悟低。

    □□的话在当时没错,即便放到今天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只可惜,当时极左路线的执行者们将□□本来无比正确的指示教条化、公式化,甚至极端化,以至于完全扭曲了□□指示的初衷。

    随着极左思潮的泛滥,学生越来越不以学为主,而是以兼学别样为主。基本上每学期都有个主题。这学期如果学农,那么下学期可能就是学工,再下学期就学军,如此循环往复,而且时间长度绝对不会短,通常都是按月计算。

    晓东和晓斌中学阶段都有在江城好几家工厂学工劳动的经历。

    这里再顺便说点题外的,也即在学工、学农、学军这三样中,同学们最喜欢的就是学军,(其次是学工,最不喜欢的就是学农)。也许,现在的80后和90后们觉得学军不就是在操场上立正、稍息,或左转、右转吗?你要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那时候的解放军官兵很多可不像今天军营里的部队官兵啊!就说晓斌吧,他初中一年级首次参加军训,接触的就是当地驻扎的一个解放军侦察连。那些兵一看就是一帮老兵,个个身上都带有一股浓烈的杀伐之气,尤其是那个连长,左脸上还有一道刀疤,非常逮眼。在表演擒拿格斗时,绝对不亚于真打实斗啊!侦察连长还亲自演示了一遍如何徒手夺匕首。和连长交手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老兵。只见他身形一晃便快速逼近连长,同时手中明晃晃的匕首(真正的军用匕首)直接冲连长心口刺去,连长侧身一闪,然后迅疾一个反关节动作别住对方的胳膊,接着一记掌刀磕腕便将匕首夺下,整个套路一气呵成,动作快如闪电,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又惊心动魄,比电影上看到的绝对要精彩得多。

    这些老兵们是和平年代没闻过战争硝烟的军人根本无法相比的。后来一打听,他们果然是上过战场的,据说是刚从福建前线调防过来的,连长还曾经几次夜渡金门侦察过呢!

    其次,是真敢让学生们摸枪玩炮啊!在部队驻地枪械室里,什么□□、□□、机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当然子弹和炮弹全都收起来了)等等全都架在那儿。有士兵早站在一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