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别样暑假(第1/3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月末的省城已是烈日当空。太阳像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全部的热量。它晒软了柏油马路,晒红了行人的脸膛,晒卷了路边的树叶,晒得庄稼低下了脑袋,晒得花儿躲进叶子里。泼盆水到地上,地面便刺啦啦地响,像干渴的人一下子就喝干了一盆水似的。

    尽管这里是省城,可老天爷却不管你是京城、省城,还是江城等地县小镇。那真正是太阳底下人人平等。这不,省城街道两旁的住户人家在这炎炎夏日,被酷暑折磨得连怨叨的口水都似乎被烤干了,而另一方面,体内的水分却不由自主地一个劲地往外冒。大人都穿着背心,小孩子赤着上身,浑身光溜溜的像条泥鳅……唯有远处树上的知了还在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叫着,好像在说:“热死我了!热死我了!”

    晓东和晓斌都已放暑假了。

    这是他们来到省城之后的第一个暑假。这里不比江城,江城除了有长江从身边流过之外,还有众多湖泊、小河、池塘什么的。尽管江城的夏天也是酷热难当,可晓东和晓斌可以戏水消夏的地方很多。

    到万里长江去中流击水那是绝对被禁止的,因为田文芝已经再三警告过晓东和晓斌了:别说你们那点游泳技术还不到家,即便真的游得很好了,那也不能下到江里去游。因为江城每年夏天都有不惧水的命丧滔滔江水之中。所以说‘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绝非危言耸听。到江里游泳在田文芝看来跟作死基本是画等号的。

    真想游泳那就在校内游。江城一中校园内便有一口大池塘。那是一个比正规游泳池要大得多,且环境还要更优越的天然游泳池。

    池塘周围绿树环绕,再热的天,一到这池塘边,人们立马便能感受到凉风习习的清爽与畅快。

    也许是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风,反正这儿一到夏天便是孩子们的天堂。连大人们有时在家里实在耐不住酷热,都会拎起一把折叠椅,或搬出一张躺椅,来到这池塘边的林荫下,一边呷着绿茶,一边三两老友怡然自得地聊着旧事家常,还有那受不了夏困的,便在知了的鸣唱中靠在躺椅上或打着午盹或酣然入睡。

    而男男女女,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却在池塘中游泳、潜水、打水仗玩得是不亦乐乎,那真是尽享水欢,哪有炎夏!

    可在省城这机关大院里,晓东和晓斌只能守在家里,觉得好不无聊啊!

    江城一中的那口池塘,那座天然游泳池,那个消夏的天堂已很难再去旧梦重温,它俨然已成晓东和晓斌脑海中的一段美好但却并不遥远的记忆。

    田文芝也同样放暑假待在家里,只是她倒没觉得这省城比江城的夏天更加难熬。自从调来省城之后,田文芝觉得日子是节节往上走的,除了物质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之外,精神生活较之以前也松快得多。

    十年‘□□’对于真正经历过的人来说,主要也就是那三年最为混乱难熬。

    1969年以后,大动荡收场了,随之而来的是所谓的‘新秩序’。秩序虽有所恢复,却‘左’味丝毫未减,且让人倍感精神压抑。

    直到1972年1月,毛泽东突然出席陈毅追悼会,并对陈毅和□□适时做出意味深长的评价与定义,加上这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访华等等,这些国内与国际具有重大政治风向标含义的大事发生都让人觉得压抑已久的神经该松快一下了。

    因而,1972年,无论从官方态度还是从民间认知,后人都普遍倾向认为一股‘解冻’的春风在华夏大地开始轻轻吹拂,那是一块冷冻已久的政治坚冰开始融化,那融化的声音妙如天籁。有人甚至认为1972年是‘十年浩劫’中出现过的短暂春天。

    田文芝的精神松快可能或多或少也正是受此影响而来。

    这天傍晚,毛大年下班回家,满脸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