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纯属讹诈(第1/3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分两头,秦达生将信藏好后心里顿时感觉踏实了许多。

    秦达亮对此事本来是一无所知的,可是后来有两次这兄弟俩聚到一起喝酒时,不知怎么的就聊到季兰了。

    秦达生立马不屑一顾地说道:“季兰算什么,别看她人前神气活现,指手画脚的,只要我点出一件事,她在我面前,哼,说让她跪着,她就不敢站着,说让她躺下,嘿嘿,……”秦达生说着,脸上不禁泛起一股□□的笑容。

    秦达亮虽说也已几杯老酒下肚,但头脑还是清醒的,对于秦达生的话,他当时第一感觉就是秦达生喝多了。现实生活中有人就是这样,三杯酒下肚就舌尖上跑马,牛皮吹得跟冬天草原上的白毛风一样不着边际。秦达生一向喜欢吹牛,秦达亮是知道他弟弟这副德性的,所以,秦达亮对秦达生的话并未当真。

    可是过了一些时日之后,这兄弟两又凑到了一起,又是兄弟对酌。这回,秦达生又提到季兰,并且说话神情很是认真地对秦达亮掰呼道:他要瞅个机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把柄’要挟季兰帮他完成一个大心愿。

    这回,秦达亮显然觉察到秦达生不像是吹牛,倒似真的捏住了季兰的什么把柄,心中虽十分好奇,可嘴上却故意漫不经心地问道:“你到底发现了季兰什么秘密啊?跟老哥说说看!”

    可谁知秦达生却眯着眼睛‘嘿嘿’一笑,说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这是件秘密武器,不到关键时刻不宜拿出来用。”

    其实,秦达生是很想把这个秘密当时就告诉秦达亮的,可谁让秦达生在秦达亮面前长期不得志,且动辄就被大哥教训一顿,所以他故意卖了个关子。难得有这么点引以为傲的东西,哪能轻易示人呢?所以,秦达亮就暂时被蒙在鼓里了。而秦达生这一蒙可就一直蒙到棺材里,再也没机会亲口说出来了。

    秦达亮一年回不了老家------三里岗(老名:赵家围子)两三趟,这一来是因为工作较忙,二来更重要的是他对这块他从小长大的故土并没多深的感情。原因很简单,秦达亮家打从他爷爷辈才定居于此,也就是说秦家并非是三里岗的原住民,而是解放前逃荒逃到这定居下来的。一个姓秦的外来户在一个赵氏族群占主导地位的环境里经常受些欺压是可以想见的。

    可俗话说得好: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大概是因为秦家在当地受欺受压太久的缘故,到了秦达亮和秦达生这辈,他们一改前辈一向懦弱忍让的习惯,变得尤为能斗善打。

    这对龙虎兄弟从十来岁起,楞是在这赵氏子弟结帮成伙的地盘上‘斗’出了自己的狠劲,‘打’出了自己的威风。曾几何时,只要一提三里岗的秦氏兄弟,这四乡八里的后生们无不畏惧三分。

    这个世界也许永远都是这样,那就是欺弱怕硬。既然秦氏兄弟这么厉害,那就让他们到外面的世界去逞强斗狠吧!

    于是乎,三里岗就像‘送瘟神’一样,先是将老大秦达亮送进城里当了工人,后来部队到地方上招兵,村里又立马将秦家老二送进了军营。秦达生当兵两年,退伍后也进城当了工人。

    就这样,秦氏兄弟短短几年便从乡下的‘农民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了‘工人老大哥’,响当当的城里人耶!这在当地农村可是人们羡慕得不得了的福分啊!

    ‘□□’爆发后,秦氏兄弟骨子里不安分的因子再次不可抑制地得到激发。他们双双积极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洪流中,并且他们双双都从这场大革命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红利’。

    尤其是秦达亮,靠造反一路扶摇直上,最后居然荣升到市革委副主任位置上,而秦达生则是孔武有余,谋略不足,故一直没捞到一官半职,他为此好长一段时间郁闷寡欢,心绪难平。

    所以,他与大哥对酌时才有了那句:他要瞅准个机会,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