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麒凤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些文章被拼凑起来,竟成了一部千古奇著,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三世书》。

    三世书分为“怀古篇”“现世篇”和“他日篇”。“怀古篇”从上古游侠,到麒凤100年左右,写了共一百零八件大事奇事,这一篇叙中有议,说透了世事变幻。“现世篇”从鹤闲先生创七情决开始写起,写到近年武林的波折与复兴,写尽世间百态。他在其中提到了七情诀,并将其称为“至情一脉”,与之对应的气海心法则被称为“忘情一脉”,他客观地评价了至情一脉功法的优劣,说它必将带来新纪元,却永远无法取代忘情一脉。在第三篇“他日篇”中,莫长路大胆预言了未来一百年江湖的走向,这一百年的预言竟同此后发生的事出奇吻合。在《三世书》中,莫长路第一次提出将武林历划分为太虚、河洛、麒凤、归元四个纪元,这种划分和“至情”“忘情”的说法在后来成为定式。

    《三世书》被称为千古第一奇书,它出现的方式十分特别,人们都以为那一定是莫长路所著,用人所不知的秘法借他人之手传于世间。关于莫长路还有太多的未知,人们期待着不远的未来,他一定可以再次出现,但这个期待始终没有成真,直等到百年之后,莫长路的预言全部实现,人们才终于确定,这一次,他是真的消失了。

    ☆、八、忧患(1)

    从融天岛带回来的失传武学和典籍中,并没有曾经风行一时又彻底失传的《后秋声集》,但莫长路关于“至情一脉”会成为百年后天下武学中心的预言流传世间,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七情诀,乘着武林复苏的东风,七情诀也在江湖的某些角落再次抬起头来。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渝州林家堡附近。李霁和七情诀与林家堡渊源极深,哪怕是李霁成为江湖人的笑柄时,渝州人对他也颇为友好,后来李霁的七情诀传入世间,第一时间在渝州风行起来,昔年关于李霁的许多琐事也都成了渝州人民口耳相传的传说。林家堡独传心法与七情诀有相通之处,在楚寻废止七情诀时,因为有林家堡心法做幌子,渝州一带几乎没有受到波及,在渝州关于七情诀的一切默契噤声,七情诀也不曾走上邪路,现在《三世书》传来,渝州武林对七情诀的信心更加坚定,七情诀悄然复苏。

    楚寻对七情诀的态度却没有丝毫缓和,当年废止七情诀的禁令完全没有要收回的意思,渝州重掀七情诀之风后,楚寻态度坚决,定要严查渝州七情诀,以示警戒。但这一次,道气门却屡屡受挫,因为现在七情诀在渝州传播范围更广,几乎人人习练,却不见jiān邪,更寻不到领头之人,驻守渝州的道气门弟子无从下手,一连派去三披专司弟子,全都在不久之后回来领罪。

    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议:“不如让许千秋去试试,或许会有意外之喜。”楚寻权衡许久,终于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

    许千秋是楚寻的一大心病。就在许钺救道气门之后不久,忽然来了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自称是许钺的儿子,名叫许千秋,说是许钺在少华山上遇见了大麻烦,要他来道气门搬救兵。听说是大恩人许钺遇见了麻烦,楚寻立刻调集最精锐的人手按照许千秋指点的方向赶往少华山,看许千秋形容狼狈,知道他吃了不少的苦头,给他好吃好喝好生款待。约莫一个半月,派往少华山的人终于回来,说是完全没有看见许钺的影子,却打听到这个许千秋是个骗吃骗喝的无赖。楚寻有些动怒,想要赶他出去,许千秋却一口咬定自己就是许钺的儿子,赖在道气门不肯离开,楚寻没有时间与他纠缠,又怕当真惹急了他他又在外造谣编排道气门的不是,便把他闲置在角落不去理会。可许千秋偏偏不是甘于默默无闻地呆在角落的人,时不时闹出些乱子来,道气门上下近千人,谁都拿他没变法,让楚寻大感头痛。

    渝州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楚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