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孜孜营新城(第1/2页)  大唐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照明玄的规划,修复增固后的北子城其西的墙垣,直接与南子城一体,但南子城的长宽却是北子城的三倍有余,东西共宽四百步(约合现代的六百米),南北长二百二十步(约合现代的三百三十米上下),在内立公廨c巡院c庐舍c城隍,并准备开凿诸粮窖,用于储备粮c酱c药c菜蔬等物资。

    其外,在南子城南侧设一大校场,长宽各约有二百步,校场北端筑一“教试亭”,亭前立鼓和垛标,以供高岳考验屯兵们射术之用。

    教试亭所在的校场南侧,明玄建议从泾川掘出两端水渠来,一口位于子城东,一口位于子城西,南北走向,再横着于校场南处东西相连,环绕两座子城构成“回字形”的水渠,取名“抚戎渠”,与城垣一道,构成二重屏障,既为子城提供保护,也为整座城池提供水源和排污渠道。

    同时在校场南除去城垣外,还设三座城门,其中正门外并建桥横跨在抚戎渠之上,正当外郭城的长衢。

    郭城按照高岳之前对韦皋所言,是为“军城合一”,他要求长衢两侧设东西市集及邸舍,而又用军营营区c游奕所自左右夹之,这样将市集c邸舍完全放置在军营的保护下,能让商旅和民众感到安心。

    同时,农闲时前来追集的屯兵,也能很方便地不经市集和长衢,而是从东西营区直接走南子城左右的木桥,自侧门入教试亭校场,接受射术考核。

    “法师的城图,果然精妙!”高岳在看完明玄的规划后,是赞不绝口。

    很快说到做到,三四千营田兵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筑百里新城。

    “高侍御,军城城墙宜密不宜厚。”接着明玄建议道,他对高岳说当年赫连勃勃营筑统万城时,采取的就是夹版夯土法,虽和中原诸城无异,可赫连勃勃严刑酷法,要求夯土的层数必须多,并用灰白色“三合土”修造,故而百年后郦道元见统万城,尤称其“雉堞虽久,崇墉若新”。另外相传延州的丰林城也是赫连勃勃所筑,故而又称为“赫连城”,到了北宋时期沈括去考察,更是赞不绝口,称其城墙“紧密如石,剐之皆火出”,又称其城防虽“不甚厚,但马面(中国古代城墙每隔一段凸出的高台,用于设远射楼,并构成交叉防御火力)极长而密”,慨叹“赫连之城,深可法(效仿)也!”——赫连勃勃为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人,他的夯土筑城法能让北宋大科学家沈括佩服不已,而当时我大宋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巅峰,鸡地皮占据世界八成,神臂弓c重甲步兵c堡寨的大阵配合更是古代守御战术的极致流,居然还要效仿七百年前蛮夷的筑城法,足见我大宋的谦逊好学,细思恐极。

    泾川百里旧城周围,很快浓雾滚滚,弥满天际:筑城的士兵支起营帐,刈割荒草为燃料,挖掘河川的黏土与砂,并大量烧制石灰,生石灰再拌水,施发大量热烟,如云烧雾蒸般,这便是所说的“蒸土”。高岳和许多士兵一起,亲力亲为,很多人在太阳底下,将扎脚裤脱下遮在头上,索性穿个犊鼻,甚至光着下体来制三合土——生石灰遇水变为熟石灰后,急速膨胀,极度挤压砂和黏土,将其变为一版又一版的坚硬三合土,逐层垒在城垣夹版内,这便是多层夯土,以追求城墙的坚密性

    随着阵阵儿郎伟的号子声,先是“抚戎渠”被掘出,接着就是旧城被翻盖加固,脱胎为了“北子城”,接着一段段的城垣被筑起,又圈出了“南子城”的规模尺寸。

    这段时间,高岳褪去幞头光着脑袋,在韦驮天的帮忙下,时时都和营田子弟们吃睡c劳作在一起,原州行在的民户也被抽丁来协助做饭:营城使兼县令身先士卒,士兵们有了精神鼓舞,再加上事前选出了县吏c屯官来统领,军州的后勤供给也到位(特别是朱泚所在的凤翔府),所以各屯分工明确,分段筑修,进展非常顺利。就是高侍御又被晒黑了,若被云韶瞧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