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西汉那些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个不孝子,跟在朕身边这么多年是白跟了!我们大汉以法治国,儒家的仁义不过是个虚名罢了,只有以法治国才是立国之本,你懂不懂?”

    刘看老爸发脾气,连忙唯唯诺诺地赔礼道歉。好半天,宣帝才长叹道:“乱我家者,太子也!”意思是说,今后会打乱我大汉治国方针的人,恐怕就是我儿子了吧。

    果然,宣帝没有说错,等到他去世,刘一上台,大汉的国势就来了个大逆转。公元前49年,元帝刚一登基,便向大臣们发布新思想方针:“以前朕的老祖宗们虽然嘴上说着要尊儒,可实际上儒家的知识分子并没得到重用。告诉你们,朕跟他们不一样,从今以后,法家什么的都统统靠边,朕只拜孔子一人,要大量起用儒家学者。”

    皇帝一发话,下面的人都震惊了,官员们都道:“那咱们学法家,读老子还管什么用?分明就是没前途嘛。不行,为了赚钱养家、留名青史,咱一定要把儒家的东西恶补回来。”官员们如此,而还没当官的读书人更是疯狂。本来嘛,眼下儒学成了热门专业,以后出来好就业,反正都是一样的要读书,那换了谁会不读儒家的东西?!由此,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就叫嚣的尊儒终于得到了大跨步的前进。

    由于读书人都去学儒家思想,学得好的和刚入门的人都混杂在一块儿,元帝的眼睛都挑花了,难免有一些死读书的家伙混进官员中,只满口“之乎者也”,没有丝毫处理政事的能力。朝廷在用人上,可以说是大不如前。一方面,能力强的没几个;另一方面,儒家学派的人进入仕途的数量激增,以法治国也逐渐地在以德治国前弱了下去。

    阿龙记事贴

    神秘的一指

    就像神秘的独孤九剑,元帝回答王皇后说“有一个还凑合”,茫然地不知指向哪里。但无招胜有招,王皇后错意是指王政君。这也难怪,那天王政君的服饰与众不同,还坐得靠近元帝,于是,当晚王政君就被送去侍寝,不久生下成帝,后来坐上了皇后之位,再后来是王氏外戚的上台和王莽的篡汉。历史就在这种偶然中前进着。

    元帝不光在政事方面一改前人雷厉风行的风格,在个人生活方面,也有异于常人的举动,他当太子的时候,差点就对生育后代这件事失去了兴趣。这事得从他的宠妃司马良娣说起,当时,太子刘的身边有十多个小老婆,他最喜欢的就是司马良娣。可天公不作美,刘才二十五岁的时候,宠妃司马氏就病逝了。

    第19章 大汉中兴(4)

    在后人眼中,司马良娣很不厚道,要死便死吧,她却偏要在死之前跟刘说:“老公,其实我命不该绝啊,都是您的妃嫔们嫉妒我得到了您一人的专宠,她们心有不甘,诅咒我早死来着。”刘读书读傻了,小老婆说啥他都信。从那以后,他就对其他的女人失去了兴趣。

    宣帝知道后,很是着急,差人四处寻访美女给他。当时的王皇后挑选了几个女子,趁着刘来给老爸请安的时候,让人问他有没有相中谁。刘都快烦死这种相亲见面会了,随口答道:“有一个还凑合。”传话的人见他坐得离其中一个女子最近,就自作聪明地以为他喜欢这名女子,便欢天喜地地去禀报了。

    就这样,那女子做了他的大老婆,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成帝。而这女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后王政君。刘当上皇帝后,又先后得了两个儿子,皇家的香火才得以延续。

    文武之道,宽猛相济

    汉宣帝之所以成为西汉中兴之主,这和他的治国之道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主张严格管理和怀柔管理要并用,一手软一手硬,如果光依靠任何一手,都可能会出乱子。就好比一个公司,如果只是单纯的管理苛刻,制度太严了,时间一长,员工受不了就不干了;相反,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也不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