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0 换船时间(第1/5页)  奋斗在美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奋斗在美国最新章节!

    集团下的各种生意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由此也就引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国内古玩店的存货数量不够了。

    原本在明末位面,是抄了几十个城市大量的古玩的,非国宝级古董不算家具就堆满了几十间仓库,家具又有几十间仓库。

    张诚当时以为这些古玩能卖一辈子的,结果十几个月都没坚持下来,就快被买空了。原因嘛,是因为国内有钱人太多了。就算按照美国的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国内的千万富翁也有上亿人——大约是两千万户。

    根据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的原则,几十年的太平盛世和一亿人的富裕阶层,让古董的销量大增,更重要的是,张诚这里只出售真的古玩,对收藏家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要知道,收藏家和鉴定专家,还是两码事。很多藏家打眼的例子,屡见不鲜。各种作假造假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哪有宋明古玩店这里能保真的,自然不缺生意。

    最后那些古玩街上被逼得无路可走的同行们,也只好去宋明古玩店进货,然后去其他城市销售,这也是古玩销量大增的一个原因。存货告急,但是张诚手上的,都剩下的是国宝级文物,一部分为了和政府打好关系,已经捐给了国家,剩下的,都是要自己收藏的。

    但是,既然有能开门的凯蒂在,继续去下一个位面弄些古玩就是了。现在嘛,还是可以从1933位面中调集一批货物救救急的。

    考虑到没有比发战争财更容易的事情,张诚选了百多年前的1894位面。稍稍熟悉历史的,就知道这一年是甲午年,也是中日甲午战争开启的那一年。

    根据现在研究专家们认为,中国甲午战败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那就是证明了以北洋集体为首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朝朝廷从此后为了国防,不得不西法练兵来编练新军,最后这些新军果然也给了清朝最后一棍。让清朝如尘如土的淹没在历史中。

    张诚也看过这一段历史,发现,清军或者说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因为当时北洋的敌人有两个,一是要正面作战的日本人,二是从后面捅刀子的清朝中央中枢。

    甲午战争时期,京城儿童传唱的民谣就是:打死日本除外患,打死北洋除内患。

    民谣这东西从来都是很准的,宣统上台后,民间儿童民谣就变成了: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

    从纸面数据看,日本舰队的航速比北洋舰队平均航速快了百分之五十,新船也比较多,火力投送数量更是北洋的三倍,在吨位和火炮数量等方面都占优。

    因为在1894年,马上要爆发人类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战斗,所以,没有比在这个时期卖军火更上算的了。在现代社会,就算张诚有造船的流水线和机器人,但是船舶制造行业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行业,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你一个新人挤进去。

    好在1894年的中国是不存在这种顾虑的。李鸿章在甲午之前,看到日本频频从欧洲购买军舰,也是很急的,上书朝廷要为北洋添置新船,结果得到的回复是:该衙门知道。

    而相对当时的日本,甲午海战的功臣吉野号,其实最早是英国给中国生产的舰船,不过因为慈禧大修颐和园准备办大寿,没有支付这艘船的后续付款。日本知道后,全国上下展开了募捐购买吉野号的活动,当时的日本天皇为了购买吉野号,每日只食一餐。最后日本募集的资金,足够买三艘吉野号。

    可以说,战争在没有开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所谓甲午战争,也就是走了一个形式。达成了其必然的结果。

    这样的结果,恰恰不是张诚最喜欢的。打的这么容易,我们这些准备卖军火的商人怎么办。至于北洋集团有没有钱,答案是有的是。盛怀宣和李鸿章死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