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地主仔鲁卓(第1/2页)  B哥的社会见闻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b哥有幸能有几天休息,就和几个朋友开车到飞龙峡旅游。当到达旅游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就是松林水库,三十多年前筑这水库大堤时他也出过一份力,当年b哥是来这个县的下乡知青。玩了二天,在开车回来路上,朋友想买当地土特产,由b哥带路,决定走旧公路。开了近四十公里的山路,过了几个镇,发现几十年前的黄泥沙路先后改成沥青路,三四年前又改成水泥路面,但路面也改宽了不多少,经过的村镇新房子盖了不少,但高级一点的酒楼也是很难找到,而且旧房子也不少,有一些还是***当知青时就有的旧房子,年青时的记忆是不会容易忘记。

    当路过一个村镇的时候,b哥对他的朋友们说:“他当年做知青时候就在这个镇前面往右约八百米的这个小村庄“。开车的朋友对b哥说:“你在这里当过知青,不如回去看看,找些熟人聊聊,回顾一下几十年前的往事。没事你是不会来这里,三四十年了,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啊。这里看起来山清水秀,现在的人生活应该不错吧”。b哥点点头,车就往村子里跑去,回村的小路也和三四十年差不多,也是黄泥沙路。一到村口,写着人民会堂的一个建筑物就在眼前,几十年前这里是人民公社的所在地,现在的新镇就建在公路边。几十年前这里逢年过节会放电影,看样板戏。附近几个大队(现在叫乡)的人能在这里看电影是一件高兴的事,当然也会开一些斗争大会,批斗那些地富份子,牛鬼蛇神。

    门口上人民会堂这几个大字现在还很新,应该有人经常用红油漆写上去,但里面就很破烂了,放满了喂牛的草,桁条和瓦片掉了大部分下来,很久没有人来修理了,但用来晒牛草也算是个好地方。***和他几个朋友走到他刚来当知青时住的牛屋,(当时生产队没多余的房子,就在养牛的大屋里搭了一个二楼给知青们住)竟然还在,装修成了祠堂(村里的宗祠或宗庙)。到现在***才明白,当年他们住了快二年的牛屋,(村里的人说那里经常闹鬼,那十几个知青住了二年多,鬼就没有看过,但老鼠和蚊子就很多,蛇也看过不少),原来是村里的祠堂。

    四十五岁左右的人可能不会认出b哥了,b哥他们招工回城时,他们只有十岁八岁,四十岁以下的人应该没有印象了,三十六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村里很难见到年青人,可能全都出外打工了,在村中见到一个六十来岁的村民,可能认出了b哥,望了一会就笑着说:“你是牛屋的知青b仔,过年(春节)火旺回来说在广州遇见你,说你很好人,还帮过他的忙”。b哥问;“火旺住在什么地方,想看看他”。那村民说:“火旺回来住了一个多月就走了,不知道去了那里”。b哥指着村口的那两间五层的楼房,而且是全村最漂亮的房子问:“这么漂亮的房子是谁的”。“左边的那间是村长的,右边的那间是鲁卓的”。那村民说。

    b哥问:“村长,是以前的文广队长吗”?那村民说:“不是,文广现在七十多岁了,不当队长很久啦,在粮仓里看门口,每月挣四百元钱”。b哥继续问:“鲁卓,是那个地主仔卓仔吗”?是啊,就是地主仔卓仔,早些年他在广州和佛山当建筑包工头,挣了不少钱,村里不少青年人都跟他干。后来这几年不当包工头了,回来承包了几百亩田,种上水果和药材,开了养鸡养猪场,请了几十人帮他干,发财了。火旺的儿子也经常帮他打零工,他在这里算是有头有面的有钱人,乡里镇里的领导也常来找他,每年他拿出来给那些穷困户的钱都有十来二十万元。b仔,你以前和他也认识,现在他应该在家里,找他聊聊”。说完那村民就走了。

    去鲁卓家里的路上,几十年的往事又涌上来。那是七十年代初的冬天,b哥和他生产队的农民一起到松林水库筑大坝,住的是用竹子搭的草棚,睡的也是用竹子搭的床,四面通风,虽然不会下雪,但也冷的要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