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三代也是农民建筑工(第1/2页)  B哥的社会见闻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发,你今天中午又喝了啤酒啦,脸红的很,要是头重脚轻的,就要开工,虽然今天在楼面做事。我讲来讲去,中午不准喝酒,你们总是不听话。你们的工头有钱赚就成了,什么都不管,太不注意安全,要是真的出了事,后悔莫及,”b哥说。“不怕,只喝了一点,没什么,今天发了前二个月和今个月的工钱,我爸和我,还有很多的老乡也喝了,高兴嘛,每人有一万多快钱,”文发说。

    可能算是有缘吧,b哥在二十多年前就在工地上认识了文发父亲水根和文发爷爷,那时候应该是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当时b哥在工地里做施工员,还不是工程师。那时候开始很多本地城市户口的工人嫌当建筑工人辛苦,就不干了,去找一些工资多,又不用日晒雨淋的工作做。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有一段日子,建筑和装修需要很多人,当时不少有技术的建筑工人转行自己承包工程来干,不少的人就慢慢的变成了包工头。

    由于很多在城市里出生的工人怕辛苦,就离职不干,但建筑的发展又很快,本省的农民工也不够用,那时候大量的外省农民工就离乡背井,来到广东省打工。从那时候起,广州市的建筑工地,本省的农民工就越来越少,外省的农民工就越来越多。除了管理员和一些特殊的工种和装修工外,基本上已经没有本地的人当建筑工人了。

    文发的父亲和爷爷应该是第一批来广东打工的农民工,在他们的村子里,可能算是有远见的那种人吧,八十年代底就懂得来广东省拼搏。b哥认识水根和他的父亲后,不论是到后来下岗后,还是到处和老板打工,四处跑工地,但几年总有一次碰到水根和他们的老乡们。也是,广州市本来就不算很大,水根和他们的一伙老乡们几十年也都在广州市做建筑工,b哥也经常跑工地,常遇见他们也是平常的事情。

    b哥认识水根父子的时候,他们刚刚从农村出来城市打工,也许他们在农村的时候也做过建筑工,手艺也不错,算是有技术的那种,尤其是水根的父亲。当时水根才二十多岁,刚刚结婚还不到一年,他的老婆怀着文发,在家乡耕地。水根的父亲当时应该过了五十岁,但不知是因为操劳过度,还是经常吸入工地里的粉尘,如水泥和白灰等引起,整天咳嗽。这也很难怪,生活很艰难啊,水根对上有一个大姐,已经结婚嫁到别处了。但水根下面还有五个弟妹,有三个还要养活,你说难不难。

    水根的为人很好,虽然文化不多,但做事也比较有心思,对工作也认真,有时候也能吃点小亏。由于水根对建筑的问题有时候也有点见解,所以和b哥谈得上,算得上是个朋友。在近这十年,就是不在同一个工地做工,水根和b哥也经常有电话来往。半年或几个月,他收了工钱,就会约b哥出来吃顿饭。说在广州市没什么亲朋好友,只和b哥谈得来,而且每一次都不用b哥出钱吃饭,搞到b哥很不好意思,说不去也不好。

    转眼到了九十年代中期,b哥也有几年没有见到水根和他的父亲,那时候b哥已经是工程师,也是项目经理。但b哥也知道,公司转制,他很快就要下岗失业了。就在那时候,在一个工地上,又碰巧见到了水根。他当时带着十几个老乡帮一个包工头承包一些工程来做。见到b哥就很高兴地说:“现在帮他做事的工头很少了拖欠他们的工钱,他们十几个老乡一同做工赚到了钱就平分,不分你我。反正都是在做事,不干就肯定没钱,都是同乡,干多一点和干少一点就无所为”。

    看着水根他们承包的工程,b哥也觉的他们实在也做得不错。其实,水根真的有点做工头的能力,带着那二十几个同乡一同做工,那些同乡也很听他的话,其它各方面也做得整整有条。水根还告诉b哥,他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和老婆现在还偷偷摸摸的准备再生多一个,最好是个男孩。当时b哥还对水根说:“其实二个就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