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命也(第1/3页)  忆卿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忆卿录最新章节!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一天天长大。转眼间,已是七岁年纪。

    这户人家姓王,家父名权,有六位夫人,九个男孩,十二个女孩,我排行第六,单名钦字。我的母亲是大夫人,大夫人总共育有三子二女。王家是长安城里最大的布行老板。

    家父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从我五岁时就开始请来教书先生教四书五经。每天都是背书,背了两年,我习惯了,比其他孩子在这个年纪更认真学习的态度令家父大为赞赏,四处托人寻访名师,一心培育我,教育我将来定要入仕途。此时的我已将前尘之事忘个一干二净,一心做家父的乖宝宝,一切都听从家父的安排。

    在我十岁时,家里的护院王丁认为我骨骼硬朗,可以习练外家拳和剑术,征得家父同意后,跟随王丁锻炼身体。此时的我已将四书五经背个滚瓜烂熟,教书先生开始教我算数数理,父亲也认为他的孩子们需要学习经商之道,于是像哥哥们那样,给我两年时间学习数理,然后入读长安城最有名的私塾——长安书院,以便将来考取秀才。此时我的哥哥们已有四位考取了秀才。

    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从八岁起,家父有意教我围棋,虽然天赋平平,还算学得中规中矩。平日里空暇时间我自学音律,古琴长笛,排解时间。抑或和兄弟们玩耍,倒也自在。

    从小无病无灾,运气一直很好,连摔倒都没摔倒过,和哥哥们玩耍时也从没有受过伤,家父认为我有福气,一心栽培我。后来我才知道是美女和蛋蛋的功劳。

    人的一生不可能顺风顺水,总会有倒霉的时候,待到入读私塾四年后,三次考取秀才皆名落孙山,受此打击的家父对我失望至极,转而去培养其他儿子。

    我虽然内心郁闷,然而少年心性,贪玩是主流。开始,放学后,和同学游玩长安城,后来,竟然逃学,整日流连于长安街市。

    父亲见我不上进,很是气愤,但由于琐事太多,无暇顾及,命令母亲严加管教,无奈母亲是心慈心软,只要我不惹事,随我去吧!时间一长,父亲竟也习惯了。

    眨眼间十八岁了,除我之外,连最小的弟弟也考取了功名,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于是开始收敛心性,认真读书,如小透明般苦读三年,终于在二十一岁这年成功晋级,第二年,又再次中举,是王家的第一位举人,父母喜笑颜开,逢人就夸,渐渐地在父亲的社交圈子里有了些名望,认为此子年轻有为,外加脸已经长开,相貌堂堂,尚未婚配,有心人说媒,父亲本就有意给我挑门好婚事,想来想去,决定向太史令提亲。

    太史令有三位女儿恰逢出嫁年龄,父亲给我安排的是太史令的二女儿。父亲向来办事利落,很快说好了亲事,准备于第二年夏季择个吉日成交。

    虽然我人已成年,但在父亲的庇佑下,单纯的成长,对人对事还是孩童心性。听说后,好奇心被勾起,私下找家丁打听此女住址,天天往外跑,父亲得知此事,也不帮我引见,只是笑笑。

    接连几日,太史府外,一直蹲坑,未见女子出门,倒有三位白净男子身佩刀剑,出入长安街市,购物。

    思来想去,觉得很可疑,于第二日,配剑而出,尾随其后。

    热闹的长安街市,三位男子随意流连,好不惬意,一路跟踪,未有破绽,悻悻而归。

    跟踪了几日,无聊至极。这天,无心跟下去,打算打道回府。

    路过一小巷,被一男子拦住去路:“这位公子,您已经跟踪我们好几天了,是何目的?”

    我一愣,欲转身离去,背后有两位男子阻断退路。其中一位长相标志的怒目而视,不客气的说:“敢跟踪我们,找打!”说罢,举剑便刺。

    随即三人与我对打起来,从未与这么多人比拼剑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