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固执的范睢(第1/2页)  战国赵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赵国议和,南下伐楚?

    范睢这一番话说出来,在场的秦国君臣就瞪大了眼睛,甚至有些按捺不住的家伙都想问问这个范睢是不是吃错药了。

    自从进入战国以来,秦国的战略大方针其实一直都是不变的,那就是谁强我就打谁。

    依照这个战略方针,秦国先是用两场大战干翻了一代昏君楚怀王率领的楚国,然后又利用齐湣王的愚蠢积极的参与到了五国伐齐之中,把史上最强的“东帝”齐国也打得一蹶不振。

    在楚国和齐国都被打爆了之后,那么接下来的任务显然就是秦国东北边的邻居,新晋崛起的强敌赵国了。

    自从二十五年前齐国国势大衰之后,秦国的战略中心就已经慢慢的转移到了赵国身上,而赵国在成为战国老二之后,挑落老大秦国也就是理所当然的赵国国策了。

    当然了,虽然早在齐国覆亡之后秦赵两国就已经相互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但是战争并不是立刻就在两国之间爆发的,而是经过了整整二十五年的酝酿,才最终来到了长平之战你死我活的地步。

    一开始的时候,秦赵两国相对来说还是维持了一段时间,双方大约有十五年左右的大体和平。

    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秦国和赵国的策略相同,都是“先弱后强”。

    于是秦国在相邦魏冉的力主下,将主要攻击目标都放在了魏、韩、楚三国之上。

    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秦国连番征战夺取了魏韩楚三国大量的土地,白起也在这段时间里不停的刷新着自己的斩首世界记录,成为真正名震天下的无敌杀神。

    而赵国这一边的主要战略目标,则放在了东边的齐国身上。

    赵国趁着齐国国势衰落,田单又不得齐襄王信任的时机连番征伐齐国,足足从齐国手中夺得七十多座城邑,将原本属于齐国的河间地(黄河两条干流中的一片平原)除了聊城和饶安之外的其他地区完全夺走,更是让廉颇“吃饭睡觉打齐国”的声名传扬于天下。

    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秦赵之间基本上是相安无事,双方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外交战场上,由此也诞生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后世耳熟能详的典故。oquge.co m

    秦王稷看着范睢的这番表演和言辞,脸色渐渐的古怪了起来。

    如果到了这个时候秦王稷还不知道范睢实际上是什么意思的话,那么秦王稷也就真的是老年痴呆了。

    秦国现在可能把赵国这个头号大敌放在一边,任凭赵国扩张,自己却去攻击比赵国还要弱小的楚国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秦国和秦王稷一贯以来的国策,是完全错误的!

    既然这是完全错误的,那为什么范睢还要接二连三,甚至变本加厉的去拼命提“和赵攻楚”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范睢想要通过不停的去强调“和赵攻楚”来让秦王稷知道这样的做法是错的,秦国现在就应该先去干死赵国,然后再考虑楚国的事情。

    说白了,范睢就是通过这个委婉的方式来提醒秦王稷——大王,你错了!从长平分兵,其实是不可行的。

    但是范睢这个方式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当范睢说了上面的那几番话之后,错的人就不是秦王稷了,而是范睢。

    毕竟极力鼓吹“和赵攻楚”的人可是范睢啊,大家都亲眼所见的啊。秦王稷有什么错,这位英明的大王不是马上就会开口否定掉范睢的错误办法,把秦国拉回到“先赵后楚”的正确道路来了吗?

    秦王稷忍不住摇了摇头,声音也变得缓和了几分:“范君之言,暂不可取。以寡人之见,武安君还是暂且留在长平吧。”

    既然白起都留在长平了,那么调长平之兵南下的事情,也就自然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