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耕祭天仪式(第四更)(第1/2页)  战国赵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元前258年3月5日,惊蛰。

    惊蛰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中的一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整个中原地区开始进入春耕季节。

    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也可以用三种花卉来代表惊蛰三侯,就是所谓的“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对于这片大地上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说,惊蛰的到来就代表着每天呆在家里无聊得只能够啪啪啪的时光结束了,一年的忙碌又要开始了。

    这一天,赵丹率领着赵国的大臣们来到了邯郸城外一片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土地之中,开始进行春耕祭天仪式。

    这个祭天仪式并不是赵丹的首创,事实上赵丹现在一天忙到晚,也不会吃饱了给自己找事干。

    事实上这个祭天开春耕的仪式,乃是自周朝开国以来就有的,为的就是鼓励人们多多耕作土地。

    自从周朝之后,后世的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这么一个仪式。

    说白了这也就是帝王们做个样子给国民给看看,表示咱们统治者还是很重视你们这些泥腿子的,所以你们这些泥腿子们就好好的种地,种地才有饭吃,不要成天想着什么做生意啊之类的事情,那是舍本逐末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因此这一次的春耕祭天仪式,其实是非常隆重的。

    这从到场的各种祭祀人员就可以看得出来,今天到场的一共有主祭c陪祭c祭司c祭酒c司农等等,几乎赵国国中所有的祭祀类人员悉数到齐。

    不仅如此,更有大批民众聚集而来,因为据说只要参加春耕祭天仪式的话,就能够蹭到一点土地神赐下的福气,从而保佑自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不过当赵丹登上祭祀高台,看着附近这人山人海人头耸动的盛况之时,赵丹心中还是忍不住暗生感慨。

    “其实什么土地神的福气根本就是那些想要看热闹的家伙瞎编的吧,寡人感觉这应该就是纯粹华夏人喜欢看热闹的基因在作祟而已吧”

    在高台之上,早就已经摆好了祭天所用的牲畜祭品,白发苍苍的主祭走上前来,将一片祭文恭敬的递到了赵丹的手中。

    赵丹轻咳一声,展开祭文,开始高声念诵了起来:

    “维玄枵年正月十八,赵国在任国君赵丹咸集众生,敢昭告於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历代圣帝明皇之前曰:

    呜呼!惟天惠民,奉天辟壤;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伏维上帝,锡福祥于三界;居高听卑,作真宰于十方。

    愿昭阴阳不测之神明,以示彰表无私之满腔

    风调雨顺,并无灾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伏望上天遣神,肃仙府之威仪,免人间之劫数。

    不独我赵国蒙不朽之恩,下民亦荷无疆之福矣!伏惟尚飨!”

    在高声朗读完这番祭文之后,赵丹又躬身带领着身后的赵国大臣们朝着面前的祭天台行礼。

    在这一切完毕之后,赵丹走下台子,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台子边上的一片田地。

    在这片田地之中,一头十分健壮的大青牛身披红绢,身上已经套好了耒耜,等待着赵丹的到来。

    这个耒耜,其实就是古代的犁。

    赵丹走下田地,扶着耒耜,一旁自有人将大青牛驱赶向前,随着大青牛的迈步,耒耜将尚有些僵硬的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