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1/4页)  侠狐义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天赐星夜奔赴盘山 3

    3

    那房屋是两明一暗,旁边还有耳房,天赐随同那位公子来到里间的东屋。从外边呆这么久,一到屋里,天赐觉得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非常温暖。借着明亮的灯光,天赐感觉屋里收拾的异常干净、整洁,而且也不像是久居山野之人。室内没有床,靠窗子是北方所特有的火炕,地上放着书桌,书桌边放着椅子。桌子的一角,整齐地放着一大摞书。墙上挂着字画,字画的旁边,挂着一口宝剑。字画上画的是一束兰草,那兰草长在一矗岩石边,几朵兰花似乎刚刚开过,落在了那岩石之上。画的上角写着两行娟秀的小字,用的是行揩体。写的是“春风留不住,要开待明年。”

    书桌上还放着一本打开的书,怕书页合上,上边压了一方镇纸。看到这情况,天赐就知道,自己没来之前,那公子正在挑灯夜读。这不觉叫天赐暗起敬佩之心。见天赐打量一会,那公子挪过一把椅子,给天赐让座,天赐这才仔细的打量那公子。只见他十六七岁年纪,仪表堂堂,白白净净的脸庞,鼻直口方。两只大眼炯炯有神,眼睛中透着勇武、灵气。见到这样的少年,天赐心里暗暗的喜欢。

    坐下后,天赐心里奇怪起来,怎么,刚才明明听见,屋内有一老fù人的声音,怎么到了屋中,却不见有人呢。只是心里想着,也不好意思去问。那公子却是开口说道,“仁兄先在此稍坐,我去叫母亲来,不过,她轻易是不愿意见陌生人的。”没等天赐回答,他就走出门去,到了另一间屋子。

    天赐坐着无事,拿起桌上放着的书,读了起来。原来那是一本《唐诗》,翻开的这页,正是诗人王维的那首著名的田园诗,“山居秋暝”。诗中写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这公子读的书中来看,使天赐再次觉得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从中理解到,他们为什么在这荒山野岭中居住的原因了。也许他们远离喧嚣的城市,到这里居住,也同自己一样,读书不作官,是一种“归田园居”的思想所致吧,还许有其他隐情也未可知。

    在天赐看那唐诗,在一边若有所思之时,门帘一挑,那公子走进门来,随后跟进一位夫人。天赐一见,急忙放下书本,站了起来。那公子立即向天赐介绍道,“这位正是家母,家里就是我们母子二人。”天赐看那夫人,四五十岁的年纪,长的慈眉善目,气质不凡。看见她,天赐突然觉得,她有点像自己的嫂嫂,顿时肃然起敬。先开口说道,“哦,伯母好。半夜三更,打扰伯母休息,真是不好意思,侄儿这边有礼了。”说着,天赐向那夫人深鞠一躬。

    见天赐气质不凡,那夫人非常喜欢。“公子不必多礼,人生迷路之事,都是有的,刚才听小儿说,公子要去天津,怎么走到这山谷之中了。”听那夫人一问,天赐又着急起来。想到家中的玉华,正等着自己拿yào回去,不想却被困在了这里,还不知家里怎么样呢。想着想着,他觉得那夫人是个好人,那公子也是熟读诗书之人,不妨将自己的事情告诉她们吧。

    这样一想,天赐说道,“伯母不知,我哪里是去什么天津啊。”接着,天赐就把自己如何在这盘山之中,认识慧娟之事,全部告诉了两位母子。又说,妻子在家里等待自己拿yào回去,自己如何连夜来这盘山,如何见到这里的灯光,结果就迷了路,等等一系列遭遇,全讲给了那母子听。那夫人和公子这才知道,天赐并不知道慧娟家的地址,只是记得去慧娟家的那山口,是在去天津的路边,因此才打听去天津的大路啊。

    听完天赐的讲诉,那夫人突然叹道,“咳,公子难道不知道么,这样大的一座盘山,在大路上的山口,不知道有多少条呢,光知道这些怎么可以呢。再说,这里到达那条路,已经有上百里的路程,就是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