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6 章(第2/4页)  新鱼玄机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沦落他乡的郁闷心情。

    离开泉州,“多情”迫不急待地赶到婺州李氏园去寻找李亿。可是,到了李氏园一看,李亿也不知去向,失望之下作《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诗中“四五年”即四乘五,所指是从光启四年(888)婺州客居到乾化三年(913)隐退的二十多年间。其中“佳节”正是《婺州水馆重阳日作》所记他们在婺州一起度过的重阳节。多情急忙向邻居打听李亿的去向,这才知道他已离职去了山南道洋川一带隐居。多情又急匆匆地向洋川赶去。那么,多情到了洋川后能否寻找到李亿,请见下章分解。

    正文 第四十五章 洋川团聚旧梦终圆

    第四十五章洋川团聚旧梦终圆

    洋川(今陕西洋县),是关中通往兴元、西川的六条jiāo通干道之一,也是兴元进入关中的捷径。开元十八年(730年),在驿道的重要节点华阳镇建立县制。驿骑及使命官员,在这里“夕得其庇,饥得其饱”往来频繁。唐中叶以后,每当京城长安危难,皇帝取其近便,多由这条路南逃。唐兴元元(784)二月,太尉李怀光反,德宗李适取傥骆道至洋川,在洋川行宫指挥平定叛乱,力挽狂澜,六月得还长安。从此,德宗“励精图治,减乐工,损服玩,禁止官宦受贿,罢诸处岁贡”,开创了贞观之治后的第二个大唐盛世,人称“贞元盛世”。百年之后僖宗的兴元之行,不但未能振兴大唐,相反,从此气数逐渐衰落。

    李亿到底在洋川的什么地方,多情只得住下来慢慢寻访。在藩镇任职的日子虽然忙碌,险象环生,但很充实。隐居的日子,虽轻松,又很无聊,为了打发这无聊的时日,她在寻找李亿未果的日子,创作了一系列与春相关诗作作为消遣。其《春闺二首》显示,她开始感到有些孤独:

    愿结jiāo加梦,因倾潋滟尊。醒来情绪恶,帘外正黄昏。

    氤氲帐里香,薄薄睡时妆。长吁解罗带,怯见上空床。

    其《春尽日》:“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厌厌。”《中春忆赠》:“年年长是阻佳期,万种恩情只自知。春色转添惆怅事,似君花发两三枝。”显示,如果说前述三首诗中“长吁”、“惆怅”的“情绪恶”是因为“怯见上空床”的话,那么:

    其《有忆》:

    昼漏迢迢夜漏迟,倾城消息杳无期。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

    自笑计狂多独语,谁怜梦好转相思。何时斗帐浓香里,分付东风与玉儿。

    其《玉合(杂言)》:

    罗囊绣两凤凰,玉合雕双。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著长相忆。

    长相忆,经几春?人怅望,香氤氲。开缄不见新书迹,带粉犹残旧泪痕。

    《早归》:

    去是黄昏后,归当胧腮时。叉衣吟宿醉,风露动相思。

    这三首诗中的“相思”“相忆”就是对前边诸诗“惆怅”“长吁”等忧虑情绪来源的具体化叙述。当然诗中“愁肠”、“泪眼”、“泪痕”、“宿醉”等都是对相思、相忆的程度的描写。

    接下来的《春闷偶成十二韵》更是相思、相忆对象的明确。

    阡陌悬云壤,阑畦隔艾芝。路遥行雨懒,河阔过桥迟。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

    谢鲲吟未废,张硕梦堪思。有意通情处,无言拢鬓时。格高归敛笑,歌怨在颦眉。

    醉后金蝉重,欢馀玉燕欹。素姿凌白柰,圆颊诮红梨。粉字题花笔,香笺咏柳诗。

    绣窗携手约,芳草蹋青期。别泪开泉脉,春愁藕丝。相思不相信,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