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五、议政辅政(一)(第1/2页)  重生之我是慈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养心殿的东暖阁里头,群臣已经在等候了,这时候的养心殿已经是满殿缟素,点的都是胳膊粗的白蜡烛,明晃晃的,虽然是灯火辉煌,但是众人却是忍不住上下牙关格格发抖出声,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忧伤。

    太监们嘟嘟嘟的声音想起,太监拿着两对白灯笼。引导着慈禧太后临御,太后穿了一身全黑布的棉旗袍,头上的发饰没有丝毫珠翠,脸上不知道是涂了粉,还是没有血色,白的吓人,她拿着一张手帕慢慢的走进了养心殿,群臣跪下行礼,太后不管不顾,径直上了宝座,梁如意喊起,群臣都站了起来,太后放下了李德立进呈的“六脉俱脱,酉刻崩逝”的最后一张脉案,“大行皇帝去了,”皇太后淡然开口,“接下来朝中如何处置?还是要听听大家伙的。”

    原本未得知皇帝有血脉留下的时候,军机大臣们在军机处的值庐里头反复讨论,决意已经要奉载治的第二个儿子为新君,这是近派宗亲里头最适合的人选,虽然惇亲王一力反对载治之子不是宣宗皇帝的嫡亲曾孙,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溥”字辈没有更好的人选,但是如今皇后有了身孕,瑛妃也有了身孕,帝系有望稳固传承,这里头就又有变数了。

    惇亲王最是心直口快的,他磕了个头,“既然皇后有孕,若是诞下皇子,自然是嗣皇帝,这是大行皇帝遗诏,亲贵诸王军机大臣都是亲耳听见的,绝没有更改的道理。”

    塞尚阿连忙磕头,“奴才愿意奉大行皇帝遗诏!”

    “臣等愿奉大行皇帝遗诏!”群臣山呼。

    太后点点头,“都是国朝的忠心臣子,我心甚慰。”

    塞尚阿又磕头说道,“邦家不幸,大行皇帝弃国而去,所幸皇后有孕,乃是国之大福。奴才请皇太后复行垂帘听政。”

    “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如今不妥当,”文祥虚弱的说道,“垂帘听政乃是代行天子之权。可大行皇帝崩逝,嗣皇帝未曾归位,这天子之权自然就无从所得,臣以为垂帘之事不宜再行。”

    :“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塞尚阿反驳道:“母后皇太后乃是文宗显皇帝皇后,大行皇帝生母,垂帘听政乃是名正言顺。文宗显皇帝在时,就让皇太后代为批朱,参赞军政,大行皇帝未曾亲政之时,母后皇太后就垂帘十年。政务熟稔,如何不得垂帘?”

    睿亲王德长才三十出头,正是脾气最暴躁的时候,他大声的反驳,“皇帝驾崩,天下无主,你这个人撺掇着皇太后垂帘听政,那岂不是把爱新觉罗子孙的位置摆到那里去了,文中堂说的清楚,没有嗣皇帝。皇太后拿谁的旨意去垂帘,我们爱新觉罗家的家事,要你这么一个旗下的奴才掺合吗!”

    这话不仅皇太后听了大为皱眉,就连文祥也觉得十分没趣。什么叫“爱新觉罗的家事”,难不成这是说小门小户的立后之事吗?果然不仅塞尚阿大声反对,胡林翼也皱眉说道,“立后之事,乃是国之大事,如何算的宗室内务?睿亲王此言大谬。”

    “更是轮不到你这个汉人说话!”睿亲王大声嚷嚷。他看了一眼宝座上面沉如水的皇太后,这才稍微低了语音,“这事儿,该是我们这些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定的主意。要我说,国朝的旧例摆在这里,按照‘国议’的规矩就成!”

    “国议?”沈桂芬睁大了眼睛,喃喃自语,不敢置信的看着睿亲王德长。

    “就是八王议政!”

    财产上的均贫富和政治上的权利平衡成为落后的游牧民族的一大特征。三百多年前蒙古人有“布里尔泰会议”,努尔哈赤就开创了个“八王议政”,实质上都是由极少数的几个皇亲贵胄共同协议一些军国大事包括推举皇位的继承人。所以在元朝初期和清朝前期,按照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