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四节、 经济来搭台(第2/4页)  擎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手,表示当然坚信此路一定会贯通,并且会创造出比历史上更加辉煌的作用。

    听他们表忠心之后,姜田才接着说道:“所以这是一条大动脉,而我们要在其上创造出无数支脉甚至是毛细血管,使一条线最终扩散至整个面,让其真正成为北伐草原的粮仓与军械库。那么为了让你们这些凤凰落到我这棵梧桐树上,我打算这么办……”

    这下,就算是对政治一窍不通的也搞明白了,如果说那条驰道是树干,姜田规划的城市就是树根,而树冠就是刚刚光复的草原,至于这个树的树冠究竟能蔓延到多大?就看这里的树根是否足够坚实了。至于将自己比作凤凰这种事情,大家都选择性的当做没听见。

    开放港口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将这里打造成松江那种纺织中心、景德镇那样的瓷器中心、再加冶金、军火制造、这就需要全国数得着的钱庄来这里开分号,为这些商人服务。那这里又成了金融中心!人多了肯定相关的配套服务也要搞起来,例如餐饮、住宿、各种牙行与明的、暗的行会,难怪姜田第一步就先敲打了本地最大的帮派——丐帮!

    前景虽然很美好,可现实是这个城市连一条像样的路都还没有了,仅凭一个空想的繁华大都市,怎么能让这些金主掏钱呢?回想起自己在老家用PPT各种忽悠客户、忽悠上级检查的事情,姜田总觉得这是老天爷在和他开个恶劣的玩笑。

    “之所以邀请你们前来,这自然是有原因的。”姜田见他们已经有些意动,就是还有些举棋不定或怀疑自己的预测,连忙使出来前世的技巧:“大家都是这京畿附近最有实力的,也是对京城的各种传闻听得最多的,老实说陛下派我前来就是作为他的替身,在这皇城的眼皮子底下革故鼎新,试试新的法子好使不好使,若是诸位信得过我姜某人的生财之道,不妨也对陛下贡献一份力量。”

    这话就说得太明白点了,众人有点转不过弯来,天底下哪有这样直白吓唬人的官员?而且还是封疆大吏一般的品级!不过姜田赚钱的本事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但那都是赚得小钱,和一座城市的基建资金比起来,绝对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这个世界还没有成熟的相关产业,哪怕你有足够的资金,也不可能买来足够的材料盖城市啊!

    这就是明末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生产力拐点的现状,规模效应让一些人富裕了起来,但有限的投资渠道与动荡的政治环境,让土财主们只能将银子铸成一个个大银锭子埋地里。有钱没地方花的结果就是各种在享乐上的一掷千金,却没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所以本官想出来一个新的投资方案,由政府提供办厂所需的土地与技术,你们出资金进行建设,日常管理由你们做主,但工厂的各项规章制度须由双方商定,生产的产品以市价上市流通,年终按股本和政府进行分红!

    当然你们也可以用低价将商品售卖给政府,差价用以抵扣年终分红,或者不用来分红,而是赎买政府手中的股份,股值以当时市值为准,直至这个厂子变成你们自己的。”

    这两种办法的优缺点都是显而易见的,和政府分红,就意味着工厂有了一层官衣,这对于一直追寻着权力庇护的中国商人来说,可是十分优厚的选择,要知道在前明的时候,这些坐商如果不主动的拿着干股投效给一些实权人物,是会被各种势力刁难致死的。

    另一种办法也很诱人,大家都知道姜大人的本事,说是点石成金也不算过分,当初发明了铅活字,和其他一些便捷的印刷术,京城的商和印作坊因为近水楼台,也是听说了太子热衷于此便想着逢迎媚上,几乎买断了每月出产的铅活字,他们的因为字迹清晰工整,纸张质量也提高了不少,已经成了大江南北读人争相抢购的对象,传统水印的只能降价相争,据传一套铅活字已经被炒到了中科院售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