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9 博学鸿词科考生的用途(第1/2页)  奸臣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补充说明就写在‘五万人’这三个字的后面,也许是那些字写得太小,谁都没有发现罢了。

    别说是那些看了皇榜的学子,就是张商英都没有看清楚,后来,他偶然翻看皇榜的时候才发现,其内容写的是,五万人只是最高数字,如果,应制科的考生水平太低,可减少录取的人数。

    绍圣三年,贡举和制科就在这纷纷扰扰之中结束了,从总体结果来看,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真正受损的仅仅是在元佑三年和元佑六年贡举中中了进士那六百多人,要知道,今年仅仅是贡举中进士的人数都已经超过这三科的总和。

    而且,博学鸿词科招录的人数看似非常多,其实不然。

    有聪明人,已经从这一科所考的内容看出,赵煦肯定是想全面推翻司马光所编的资治通鉴,不过,这本书的名字是宋神宗所起,所以,官家招录这么多通过了博学鸿词科的考生,就是要重新编著资治通鉴。如此看来,四万多人真是一点都不多。

    司马光编著这本书,所用的人不少,却先后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

    赵煦肯定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这么多人的协助下,又有资治通鉴这个范本在,肯定能在极短的时间里,重新编好这部书。

    好在,如今的大宋朝,善于写史书的大家并不少,苏氏兄弟,曾氏兄弟,特别是曾巩,虽然他的年事已高,担任不了总编纂的职务,可向他约几篇文章还是可以的。

    这也是蔡道给赵煦出的主意。

    就是趁着这些大家还活着,把一些关键时点的历史让这几个人分别写出来。比如,蔡道说,那个苏大胡子比较善于些三国时期的历史,而苏轼则比较善于写战国时期的历史,曾巩可以让他写写隋唐交替时期的历史。至于五代史,欧阳修编写的新五代史就不错。还有东西两晋南北朝,则可以采取竞稿的方式来选拔。

    而总编修的人选,蔡道并没有多说什么,赵煦有自己的喜好。

    何况,朝中的各位大臣,还是小看了赵煦的‘野心’。

    如果,单单是资治通鉴的话,根本就用不了五万人。

    赵煦想象自己的先祖宋太宗赵光义一样,在编一部属于自己的《太平御览》。

    这将是大宋朝的第二部类书。赵煦将收揽天下间的奇书,绝版书,将其汇总成册,以供自己及后世子孙收藏和阅读。

    三榜三甲究竟花落谁家,蔡道并不清楚。

    不过,有一点却是他可以肯定的,状元c榜眼c探花总共九个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阿谀奉承c用词华藻之辈。不然的话,他们又怎么能够从数万人中突围而出,打动那位小皇帝呢?

    那种题目只有和合了赵煦的心意,才有可能被点为三甲。

    不过,这一切都与蔡道无关了,此时的他就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如今,蔡道早已不再汴梁城里带着了。

    带着亲随一起来到了武当山,最终,朱太后还是应允了他的请求。毕竟,他要做的事情,对大宋的江山,对赵煦都有好处。

    在古代,不管是皇家,还是官府,大兴土木总是劳民伤财,一方面虚耗国库,一方面无节制的征徭役,虚耗民力。

    如果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还要加上一条——破坏自然环境。因为,中华古代修建大型建筑,并不像西方那样,用石头修建,大多数的建筑,基本上都是用木头修建的。

    可这一次,在武当山修建大规模道观的人是蔡道。

    蔡道发起的这项工程,不但没有以上三个缺点,正相反,还能拉动周边的确的经济,让周边的百姓富裕起来,而且,修建道观所需要的木材也是从国外购进的。

    自从蔡道将涠洲岛号开到了占婆国的国都之后,蔡家便和占婆国以及真腊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