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盛世奇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立刻命人送至御史衙门,jiāo监察御史苏公秉大人查办。尚无结果,事关社稷,臣不敢不奏,望陛下裁决。”

    苏公秉道:“陛下,据宋四所供,高廷赞通辽谋反。他说二月十九日,北安王耶律泰,到雁门关拜会高廷赞,与高廷赞夜宴私谈,他在窗外听得二人商议谋反之事......臣想,宋四乃是军营中一个马兵,怎能进入帅府?实不可信。再者,谋反大事,纵img然当时二人在商议,怎能不严加防守,以防泄露。臣因此将他责打三十大板,仍不吐实情,一口咬定所说是真。臣不敢继续用刑,特奏禀陛下圣裁。”

    神宗惊疑地道:“高廷赞素来忠孝廉明,乃我朝栋梁之材,柱石之臣。忠心报国之心,朕所深知。今日宋四突然告密,朕想未必是真。丞相以为如何?”

    吕椿道:“陛下明察秋毫。臣和苏大人也在怀疑此事。那宋四不是畏罪私逃,定是受高廷赞仇人唆使。”

    神宗道:“爱卿所言,不出朕料。虽然如此。也需要召他来京与宋四面质,此案方可真相大白。”

    闻锦出班奏道:“陛下,宋四举报镇国王谋反之事,乃一面之词。其中必有缘故。望陛下降旨一道,臣愿去雁门关调察此事。如宋四所言不实,即当重治其罪,如镇国王果有异谋,臣虽文官,也能骗他回京以正国法。当时镇国王北伐,乃丞相与臣共保,果有逆谋,甘愿领保举之罪。”

    吕椿道:“闻大人条陈虽好,臣以为,不宜过早惊动边关。不如暂等几天,望陛下下旨宽刑,待宋四伤好。再严加审讯。自然能得到实情。那时再据情决定。如果有叛情,降旨拿问,如涉及可疑,再去察访也不为迟。”他用此缓兵之计,阻止闻锦去雁门关调查,以免事情败露因他心里有数,宋四七天之内必死无疑。

    神宗道:“准卿所奏。宽刑十日,待宋四伤好,严加审讯,得实再奏。”

    三人遵旨退下。

    几天之后,狱卒给宋四送饭,发现宋四死亡,大吃一惊。苏公秉与仵作等验尸后向神宗禀奏。苏公秉道:“臣遵旨宽刑,令宋四调养伤痕,渐渐平复,不料今早猝然死去。臣亲自与仵作验尸,无痛苦之状,皮色不改,七窍干净,非中dú所死。太医董测,断为中风猝死。现停尸未殓,臣特来请陛下定夺。”

    神宗皱眉沉思,说道:“宋四暴病而死,这宗公案不好清楚,yù去召高廷赞回朝,活口身亡,没了凭证......这便如何是好?你先回去吧!”

    苏公秉走后,神宗命内侍宣吕丞相、尚书闻锦、汝南王与保国公进宫。神宗在光明殿召见了这几位重臣议事。

    汝南王道:“依臣所见,镇国王断无此事,暂勿追究,严加防范,来年春天便知分晓。”

    闻锦道:“老千岁所见极当。”

    吕椿道:“如果宋四所报是真,岂不是养虎遗患吗?”

    保国公、汝南王、闻锦三人愿将禄位保高廷赞不反。

    吕椿道:“三位所见虽高,不过是观察镇国王平素为人,又恐怕折了国家栋梁,所以竭力保奏。这固然是三位大人的爱国忠心,吕某也认为高廷赞素日所为,也未必是造反之人。但是无风不起浪,宋四此举,吕某也拿不定主意,虽料其未必有,也不敢断其必然无。况且,社稷安危要紧,若缓至明春,万一鼓噪而进,那时就是斩了三位的头,也不能退敌人之兵......宋四虽死,口供尚在,这段公案若不勘审,怎么能清楚!”

    三人见吕椿说的也在理,点头称是。

    神宗问吕椿怎么处理?

    吕椿道:“依臣愚见,趁此事尚未泄露,不必派使察边,以免打草惊蛇。陛下可另点一位雁门关总兵镇守,令高廷赞回京,jiāo监察御史审问。御史苏公秉断事如神,必能断明真假,若果无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