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都是把知识分子作为主要的防范对象之一,力图使其成为政治势力的附庸,由此养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特别是近代以来,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奴性,让中国的知识群体难以进行独立思考,难以产生思想的火焰。
在纪小川看来,一个民族要想走向兴盛,经济发展当然是必要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站立起来。一个在思想上不能站立起来的民族,哪怕其国土黄金遍地,也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知识分子负有点亮人类文明的责任。而要点亮别人,首先就得先点亮自己。这个责任,现在看来,老一代知识分子是承担不了的,因为他们经历过特殊的时代,心里早已留下恐惧的阴影。所有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他们这些80后的新生代知识分子身上。
正是这一认识,让初为记者的纪小川暗自定下决心,他一定要改变云滨日报的报道风格,使之充满活力、闪耀思想的火花。纪小川自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纪小川把新闻稿写得激情四射、文采飞扬、词藻华丽,观点鲜明而激进。但这类稿件,显然不适合云滨日报的报道风格。纪小川的许多稿件,不是被沈洁茹改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就是直接被沈洁茹毙了。
沈洁茹不止一次私下提醒过纪小川:这样下去,你纪小川迟早会过不了一年的见习期。沈洁茹当然知道,现在的纪小川还是一个被壮志和无可名状的激情支配的青年,对顺从、周旋、讨好一类的谋生伎俩极度不屑。
想想,这显然是年轻人进入程序化的社会系统之前的本能反抗,自己也曾经历过。但这种反抗,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沈洁茹不希望纪小川重蹈自己的覆辙。
沈洁茹知道,尽管纪小川具备做记者的天赋——敏锐、易感、机智,情商、感悟力、文字处理能力都不错。但纪小川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特别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党报记者,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勿庸讳言,党报就是执政党的喉舌之一。作为党报记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发出的声音,传达的信息,无疑会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党报记者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感和政策理论水平。
在沈洁茹看来,纪小川现在显然还不具备这样高的素质要求。不具备,就可能添乱。
但纪小川简直就是一头犟驴,依然我行我素,气得沈洁茹有两次当着纪小川的面,把纪小川写的稿件撕得粉碎。一扬手,碎屑的纸片犹如天女散花般在空中飘扬,落得满地皆是。
实话说,这一时期,如果不是沈洁茹心中的那个姐弟情结在挡着,也许她早就叫纪小川卷铺盖滚出云滨日报社的大门了……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