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纪小川就把全报社的人得罪光了。
在这件事情上,谭知耕还听到过一些人对纪小川的私下议论,话说得很难听,从中就可见众人对纪小川的怨气有多大。
谭知耕虽然很反感同志间这样毫无根据的瞎议论,可也不好干涉,毕竟大家心里都窝了一团火,众怒难犯。因此只能装着什么也没听见,从旁边绕了过去。
其实,谭知耕认为,纪小川反映问题的方式虽然不对,但他敢于直面真相的品质和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一个资深的新闻人,谭知耕深深知道坦诚的珍贵。尤其是在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今天,一个年轻记者不为荣誉和利益所惑,能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保持心中的一方净土,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双方争论了好一阵子后,谭知耕激动地站了起来,动情地说:
“的确,报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件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参加专题小组的同志,也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业务素质。但我想问一句,这些条件,纪小川同志有哪一条达不到?”说到这里,谭知耕停住了,用眼睛扫视了一下会场。
见没有人吱声,谭知耕接着说:
“如果说纪小川同志太年轻,已经确定的名单中,还有比他更年轻的同志。如果说他不够成熟,观点偏激。实话说,小纪有的观点,确实很是超前尖锐。正因如此,这一年来,他的一些监督报道也确实给报社惹了不少麻烦。
“但我们看问题,应该看主流。有时间的话,我建议大家去看看纪小川同志的博客。我想,看完之后,大家就能感觉到,纪小川更多的报道,还是正面报道客观事实。特别是他的一些观察与思考的文章,更是很有些见地和深度。在他的身上,我更多的,是看到了一个年轻新闻记者的责任意识和新闻良知!”
说到这里,谭知耕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才接着说:
“我知道,大家对他的意见,主要是因为上次小纪不识时务地说了真话,给报社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家心里至今还窝着火。但这件事,小纪本人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做了深刻检查,接受了组织处理。
“同志们啊!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事情也已经过去了,大家该放开了啊!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犯过错误,就全盘否定他的一切。同志们啊,要知道,我们也曾经年轻过啊!
“我个人觉得,对待年轻一代,我们应该站在国家战略崛起的历史高度来看待,应该看到他们身上展现出的精神价值,看到他们与国家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激情。
“再说,我们谁没有年轻过,又有谁在年轻时没有出过差错?同志们啊!不要因为我们成熟了,就忘记了自己的青春时代。看看那些在灾区、在奥运会上忘我工作的青年志愿者,我们就会明白,这是国家的兴盛强大,最终要依靠的根本力量就是今天的年轻人,他们是未来支撑中国崛起的脊梁。我觉得,相信青年,就是相信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谭知耕深情地扫视了一下会场,越说越动情:
“同志们啊!正因为他们年轻,没有经验,我们才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所以,我请求大家让纪小川同志参加专题报道组!如果他在报道中出了问题,责任由我来承担!”谭知耕的话掷地有声。
有那么一会,会议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很显然,谭知耕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深思……
解决了纪小川进报道组的事,沈洁茹的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但一个月后,另一件事,又挂到了沈洁茹的心上。这件事,就是纪小川的转正问题。
春去秋来。转眼之间,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