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遵岳父大人严命!”
河北今乃科场之年,良玉高高中了大名府的案首。各官见了,也称邹公之婿,且又才高,是以举它个博学,轻轻地得了真主。邹公十分欢喜,以为眼力不差。忙了两月,又要打点进京会试,但唐朝贡生,即能会试,非比后世要乡试中了,方能入闱。
闲活休提,再言邹公忙忙写了几封相知的书信,又命五、六个诚实家人,择了吉门,送良玉进京。于是,良玉辞别邹公夫fù,同了家人,一齐动身,取路进京。非止一日。
那日到了都城,家人寻下了房子,请良玉安歇,已在京中不提。
再说春生在邱公署内,入了河南籍。入泮乡试,又中了副榜。今又来至京中会试。
再言那良玉,在寓所过了几日,取出各家信与家人们先去投递。将冯公书留下,自己写了一个手本,同书信,待自家亲自奔到都察院衙门而来。走进头门,良玉吩咐家人:“你们在外面等候。”自己取了手本、书信,独自走至仪门。只见冷冷清清的无人来入,又见东角门悬着一块吊牌,牌上面写着一张告示,良玉看见上面写道:
“本院示谕:一应贡生举监生员得悉,今照得本都院钦奉圣命,今科考试天下各省英才。场期在近,理宜静候。凡有一应紧要公文,均已委官料理。至于亲族相知,山人野客,见选生员,禀投书者,照理东号房书吏即时辞回。所有书信、手本、名帖,均投号房,候本部出闱之后投递。该房并管门人役,嗣后务须遵照,不得擅行混禀。倘政故违,定行重责,决不姑宽。本都院言出法随,勿得视为故套。倘有军国重务,即行禀报,毋违特示。”
梅良玉看了一看道:“虽是故套,而冯公为人耿介,那把门人役,如何肯替我投递?”心中想道:“不要理它”。我到宅门上看看,且或者遇见个熟人,他便肯替我投递,亦未可知。”一直来到宅门,只见里面走出一个老人家迎着说道:“相公,你是做什么的?”良上道:“小生要会你家老爷的,有书信、手本在此。”那老人把良玉看了一看道:“你这位相公,好象是在山东船上会我家老爷的穆相公吗?”良玉道:“正是。”
那家人见说是穆相公,便说道:“相公,请到迎宾馆少坐,待老奴与相公通报。”于是,在良玉手中接了书扎、手本,往内通报。又见一个人手拿帖面,飞跑前来。家人认定一看,认得是邱姑老爷。家人上前迎着。方知邱相公前来谒见。请至迎宾馆,他才进去通报。你道这邱生是谁?原来就是春生。邱夫人是冯公的妹子,所以春生来拜见母舅。
家人进去投帖,他走至迎宾馆坐下。不期良玉已先在内,二人忽然相见,不觉大哭起来。一时,各叙离别之情。春生已知姐姐神人搭救,现在邹府;梅璧又知母亲在母舅任上,俱各平安,俱各大喜,专等谒见冯公,不知冯公可曾会否?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
穆朵会试游泮水
春生赴考上长安
词云:
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良方,宽心和气二陈汤,吃些方儿为上。人生名利虚谬,何须较量争强,因皆宿忿漏衷肠,借此辞婚顶撞。
话说家人接了书扎、手本、名帖,一竟到书房而来。正见冯公静坐观书,那家人将两封书信呈上。那冯公大怒道:“老狗才,我已出告示在外,凡一切书信,不许投进。你今敢将书信传进,倘或卢杞知道,说我紊乱场规,寻私举子,怎么了得?这等放肆的老狗才?”老家人跪下禀道:“非老奴方敢投递,只因一位乃邱姑爷的相公,一位乃老爷常思的穆相公,故此老奴方敢投递。”
于是,冯公接过两封书信一看,只见手本上写着沐恩门生穆荣,叩禀老恩师金安,一个名帖上写着愚外甥邱魁叩禀。冯公一一看完,方才慨然道:“原来是他二人。既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