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兵戈入库?(第1/2页)  悍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报……吐谷浑军队已经开始集结,并且朝着我们的方向而来,距离此地还有大约三百里的路程。”一个传讯兵跑进了李靖的帅帐,然后对着帅帐之中的这些将军们禀报。

    “看样子,吐谷浑的伏允是准备他要最后一搏了,只是不知道他这样做究竟有什么好处。”苏定方这位半月前轮换防卫区域的将军此时站在刘伟的左手前方,对着李靖说道。

    在大唐时代,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军伍之中,其实都是非常看重论资排位的,朝堂上满朝文武,文臣之中宰相绝对是站在最前面的。武将里面几位大将军的排位是轮流来的,站在最前面的却不是大将军们,而是一个文人。

    杜如晦这位贞观四年冬天就应该死去的初唐名相,现在却活得好好的,在朝堂上面被李二从尚书右仆射的位置调任到了兵部,担任兵部尚书。所以他站到了武将行列的最前方。这几年原本突厥被灭之后,朝中就掀起了一阵的兵戈入库,马放南山的言论。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现在敌国外患已经消灭的差不多了,大唐百废待兴,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休养生息。所以大唐发展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内部的建设上面,这是文臣们的地盘。

    所以无数的文官复议,就像是之前一直是带兵打仗,但是现在转到了文职的长孙无忌。他现在是中书省的中书令,外加尚书左仆射。此时他就坚定地认为需要削减军队的一部分不必要的开支,不打那些无所谓的仗,从而让国库之中的国帑能够更好的用在民生上。

    但是作为一直没有上过战场指挥战斗,此时却担任了兵部尚书的杜如晦来讲,他站在了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就要为将门这一边考虑,所以他坚定地反对这种天下太平的说法,积极地为军方谋取利益。这就是这些人的立场,在什么职位上面,就为这个职位代表的利益集团争取好处。

    哪怕这些利益集团在今后会成为他的政敌,在其位谋其政是绝对必须做到的,这是操守。所以杜如晦此时正在积极地准备着这一次应对吐谷浑的困兽犹斗的这一场战争。并且在朝堂上积极地谋取更多的军费,粮草的支持。

    “皇上……这一次是我们反攻上高原的最佳机会,吐谷浑即将覆灭在即,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若是不抓住的话,被吐蕃拿下了吐谷浑的土地,那么吐蕃会更加强大的,将来会成为大唐的边关大患!”杜如晦分析着这个时候的西南边疆的态势,然后对李二启奏道。

    “陛下,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吐谷浑即将覆灭?一个为患了数百年的异族会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之内覆灭掉?这样的事情臣觉得其中有诈,定然是吐谷浑和吐蕃的异族蛮子设下的圈套。”长孙无忌此时站出来说道。

    “陛下,这是今日刚刚收到的消息奏报,吐谷浑的可汗伏允已经召集了吐谷浑的军队准备朝着大唐边关进行扣关,显然他们是要进行最后的一搏,请求陛下恩准这一次的战争,代国公李靖,定远侯刘伟,琅琊县侯牛进达都已经做好准备,随时挺进高原。之前送来的捷报陛下也已经看过,显然我大唐男儿也一样能够治安高原上进行作战了,这是最好的机会了。”杜如晦说道。

    “这战争不是儿戏,并不是说陛下金口一开就能够做到的,一切都是关乎到整个大唐国体的行动,想我大唐在前年刚刚北伐突厥,现在又要和吐谷浑进行决战,国库已经空虚,根本无力支撑这样的一场战斗啊。”户部尚书此时是邢国公房玄龄,他站出来说道。

    显然除了杜如晦之外,其余的这些初唐的名相基本上都没有人愿意让这一场战争打起来,因为这样会消耗到无数的国帑,军方分去了大部分,他们就没有资金进行他们的治理地方的计划了。

    “陛下,若是错过这一次,今后的西南高原上就将崛起一个最大的边患,吐蕃原本就占据了地势的优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