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同根相煎(第1/2页)  龙凤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隆三年七月,王延羲再次挥动屠刀,把新任泉州刺史王继严给干掉了。王继严是王继鹏的弟弟,曾经担任过判六军诸卫事的重要军职,但由于人缘比较好,深得士卒之心。但王延羲杀害王继严的理由就是深得泉州军民百姓之心。对于王延羲这种无端猜忌,肆意杀害宗室成员的行为,闽国朝堂之上的正直忠义之士纷纷出面对王延羲进行劝诫,其中以谏议大夫黄峻最为知名。黄峻为表达自己拼死直谏的决心,居然抬着棺材上朝,用极其强烈的口气劝阻王延羲结束对宗宗成员的杀戮。王延羲对于黄峻的这种疯狂行为大为恼火,怒骂黄峻“老物狂发矣”,随即把黄峻赶出朝堂,贬为漳州司户参军。宗室的血腥杀戮宣告一个段落,王延羲认为该杀的基本上都杀了,剩下的王氏家族成员都是些懦弱无能之辈,基本上不可能被王延政所利用。

    国计使这个的特殊职务再次被王延羲挖掘。王延钧曾经大力推行国计使制度,国计使是薛文杰作为王延钧的亲信,曾经用各种厚颜无耻的手段帮助王延钧大肆敛财c扩充国库。随着薛文杰的完蛋,国计使这个职务随之消失了。但王延羲重新发现了国计使的潜在价值,没有国计使,闽国的国库就没有充足的金银钱财,国库没有充足的金银钱财,也就无法满足奢侈的皇帝生活。南安人陈匡范成为继薛文杰之后,闽国的又一位国计使。国计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油水肥差c大权在握,实际上并不是个好差事,有前面薛文杰的前车之鉴,陈匡范对这份工作很难拿捏。

    既要帮助王延羲扩充国库收入,增加皇帝的个人钱财,又不能得罪闽国的军民百姓,左思右顾之下,陈匡范决定采取成倍增加商业税收的方法来帮助王延羲增加收入。商业税收原本是商人必须要缴纳的费用,现在国家有困难,要求商人们体谅,帮助下国家渡过难关,该交一金的交两金,该交十金的交二十金,名正言顺地收取钱财,比薛文杰的敲诈勒索来得光明正大多了。陈匡范的这一敛财方法最终得到了王延羲的认可和赞赏,立即擢升陈匡范为礼部侍郎,并在大宴群臣的酒席上多次表扬陈匡范:“明珠美玉,求之可得,如匡范人中宝,不易得!”但不久,陈匡范就忧郁得病而亡了。有人把陈匡范挪用经费的事实向王延羲汇报后,王延羲变得怒不可遏。王延羲下令将陈匡范开棺断尸,投入河中。陈匡范死了,国计使的职务已经成了一个十分烫手的山芋,黄绍颇被王延羲以壮丁方式抓到福州,担任国计使之职。黄绍颇为人深计多谋,从性格上看,似乎比较适合担任国计使的职务。黄绍颇提供的敛财方法早已被前人所使用,那就是之前王继鹏所热衷的买官收钱。

    王延羲的昏庸无耻,让一个人十分不爽,那就是王延政。王延政要重新开战,却遭到了潘承佑的强烈反对。直言敢谏c正直不阿的潘承佑已经在王延政手下工作了好几个年头,对于王延政,潘承佑还是心怀感激的,但这并不妨碍他直言敢谏。王延羲和王延政之间的内乱纷争已经使得闽国极速衰落,潘承佑非常清楚,如果闽国的内乱继续持续,闽国的灭亡将不可避免。潘承佑多次劝谏王延政,反对继续开战,但王延政不予理睬。正当王延政打算兴师动众对福州城再度攻击时,王延羲却从福州城派遣使者来到建州。这是化解恩怨的一次机会,潘承祐再度建言王延政,善待使者c化解恩仇。但王延政不听,当福州城的使者到来后,王延政在使者面前大搞阅兵仪式,而且语言措辞傲慢无礼,略带威胁恐吓,搞得王延羲的使者心惊胆战。

    永隆三年十月,王延羲在最后一次向晋国进贡大量礼品之后,正式登基称帝,而王延政也自称闽国的兵马大帅。永隆四年六月,王延政和王延羲之间的斗争再次爆发,双方作战的中心从建州开始转移到汀州。福州城毕竟是闽国的都城,城墙的防御指数相当之高,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王延政决定进行战略调整,将进攻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