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六章(第2/3页)  龙凤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水口一定要又圆又小又长又尖,那么,瓶子里的水一旦烧开,直接拿着汤瓶往茶盏里注水,就能做到得心应手c收放自如c从容不迫,既不会水花四溅,又不会淅淅沥沥,把茶汤表面凝聚的茶乳给冲散。

    有的茶饼全是用茶芽制成的,点茶的水温不宜过高,需要把汤瓶里的水倒进大盆里散散热,再一一分入茶盏,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茶勺了。

    茶勺不宜过大,它的容量最好跟茶碗差不多,倒一勺水,刚好能把茶碗注满。如果茶勺过大,水会浪费;如果茶勺过小,还需要再舀一勺,反反复复舀几回,水就凉了。

    点茶自然需要洁净的水,除了干净,还要轻软,越轻软越好,水里的杂质越少越好。

    古人论水,以镇江中泠泉和无锡惠山泉为第一,但是这两眼泉水太远,不容易得到。所以,只要是干净无毒的泉水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泉水,也可以用井水。有些茶人推崇江河之水,用什么“江心水”来点茶,这是大错特错。江河之水杂质太多,鱼鳖的粪便c腐烂的水草c腥臭的泥沙,全混在里面了,这种水怎么能用呢?就算是喝起来很软很甜也不能用它来点茶,因为太脏了。

    点茶要烧水,烧到水面上咕嘟咕嘟连续泛出鱼眼和蟹眼一样的小气泡就行了。如果煮得过久,气泡会散开,水面像波浪一样上下翻腾,这时候必须加一勺凉水稍微再烧一会儿,直到再泛出鱼眼状的气泡,然后才可以点茶。

    点茶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在于调膏和注水。什么是调膏?就是把茶粉放到碗底,先加少许热水,用茶筅搅匀,搅得跟很稠很稠的米糊似的。调出茶膏,紧接着要注入更多的热水,这时候需要一次注成,不要断断续续反复添加,同时还要运用茶筅搅拌,让茶膏迅速稀释。

    有的茶很香很甜,可是不够醇厚,那是因为蒸压太过的缘故。有的茶刚开始喝起来很甜,越喝越苦,那是因为茶枪过长的缘故;有的茶刚开始喝起来很苦,喝过之后回甘迅猛,那是因为茶旗太老c采摘太晚的缘故。说得更明白一点,茶枪是枝条刚开始生长时萌生的小茶芽,木性酸,茶枪过长,那茶味一开始是甘甜醇厚的,可最后却有些涩;茶旗则是紧随茶芽之后长出来的一两片小嫩叶,叶的味道是苦的,茶旗长得太老,那一开始时会在舌上留有苦味,可喝到最后反而觉得甘甜。另外,茶的芽銙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过这些都是普通茶芽制成的茶饼,不能一概而论。像那些非常罕见的精品茶,茶叶再老也不妨碍茶香。

    茶的香味非常独特,跟麝香的香和龙涎香的香都不一样,这种香味称为“真香”。要想让茶的真香散发出来,就需要把好采茶和制茶的每一道关口:蒸煮茶芽要到位,压榨茶膏要到位,烘焙时间要恰到好处,烘干之后再研磨成细细的茶粉,最后调膏压模制成茶饼,只有这样的北苑龙茶,才可以点出香气四溢c让人享受到宛如淋浴在秋日晴空般的爽畅快感。有的工匠制茶粗糙,甚至能把桃仁混到茶叶里去,这样的劣质茶饼,点出来茶真是又酸又苦,根本就难以下咽啊。

    嗅尽茶香,再观茶色。好的茶汤不光注重味道,也注重颜色。茶汤的颜色以纯白为最佳,其次以青白为美,再其次以灰白和黄白为美,其他颜色都不足取。怎样才能保证茶汤纯白呢?需要天时c地利c人和。茶树的品种要优良,此之谓天时;茶树生长的地段要适宜,此之谓地利;制茶和点茶的工艺要科学,此之谓人和。采茶不及时,蒸茶不及时,茶汤会泛黄。蒸茶过熟,压榨过猛,茶汤会发灰。蒸茶过生,压榨过轻,茶汤会发青。而如果烘焙时间太长的话,茶汤就会发红。

    茶饼制成以后,如果要长期存放,必须时不时拿出来用炭火焙一焙,去去潮气,以免发霉。

    焙茶是极有讲究的。如果茶烘焙的次数多了,茶饼表面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