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代十国皇帝列表及大事记二(第3/13页)  五代游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使。朱温建后梁,殷受封为楚王。后唐灭梁,殷建国承制,自置官属,建楚王天宫幕府,任用高郁、吕师周等人,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楚境的独立和地方安定,发展经济,使楚国在五代十国中强盛一时,930年(后唐天成五年)病卒。

    楚衡阳王马希声(898——932年8月15日)930年11月—932年7月在位2年。

    马希声,字若讷,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是楚王马殷的次子,马殷在位时任武安节度副使。930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马殷去世,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称藩镇。后唐则任命马希声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932年(长兴三年)马希声去世,弟马希范继立。马希声在位时并未称王,只在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

    楚文昭王马希范(899年——947年)932年8月—947年5月在位15年。

    希范,文昭王,名马希范,字宝规,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是楚王马殷的四子,马希声之弟,与马希声同年同月同日生,马希声病死后继位。病死,终年49岁。

    楚废王马希广947年5月—950年12月

    马希广,字德丕,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一母同胞之弟,个性谨慎温顺,马希范对他疼爱有加。947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后汉封马希广天策上将军、楚王,因而马希广、希萼之弟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949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时任武贞(武平)节度使的马希萼叛反,率军南下进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马希萼战败,马希广以不愿伤其兄为由,放弃追击。950年(乾祐三年)马希萼勾结蛮族军再度攻击马希广,并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攻潭州。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大败。马希萼遂与蛮族军兵围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潭州陷落,马希广被擒。不久,被马希萼赐死。

    楚恭孝王马希萼(——)950年12月—951年9月在位10月。

    马希萼,生卒年不详,楚王马殷之子,马希声、马希范之弟,马希广之兄。马希范在位时任武贞(武平)节度使,镇守朗州(今湖南常德)。

    947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因而马希广、希萼之弟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949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马希萼叛变,率军南下进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马希萼战败,马希广以不愿伤其兄为由,放弃追击。950年(乾祐三年)马希萼结合蛮族军再度攻击马希广,并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攻潭州。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大败。马希萼于是自称顺天王,并与蛮族军兵围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占领潭州,擒马希广。不久,将马希广赐死。

    马希萼当初因认为后汉偏袒马希广而转向南唐称臣,故一改马殷以来臣服中原的态度,未待册封即自称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楚王。登位后,志得意满,杀戮报复,纵酒荒淫,将事务都交给马希崇,然而马希崇也只是交给下属而已,因此政事混乱,又对士卒不加赏赐,军心思变。

    951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王逵、周行逢首先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马希萼被囚禁于衡山县。马希萼抵衡山后,复被廖偃、廖匡凝、彭师暠等拥护称衡山王。不久,南楚为南唐所灭,马希萼被南唐任命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仍封楚王。其后在入朝的时候,被南唐元宗李璟留下,几年后在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去世,谥恭孝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