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定计(第1/2页)  清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了解了武泰和自己有同样经历,李战对武泰印象大好。

    “我哪里会真的知道,不过东虏境内一样受了灾,他们进了大明腹地,不抢个够本,怎会善罢甘休!”

    武泰听他说得有理,看不出这李战小小年纪,就又这种见识,平时真是小瞧他了。

    二人简单商议了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处理,都有家人在东虏手里,一致认定,只有先回清军大营复命。

    “以老弟的身手和智谋,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李战的打算当然是培育自己的势力,在这乱世中逆流而上,博他一博。

    只不过现在的时机还不太成熟,武泰到底信不信得过,也还两说,所以他心里留了一手,没有对他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武泰见他欲言又止,知他担心什么,也不介意,倒是将自己的过去,对他合盘托出。

    原来,武泰本是辽东人,而且曾经在大名鼎鼎的袁都督帐下效过力,对袁崇焕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很是敬服,当时就加入明军,他在战场上作战勇猛,敢真刀真枪的跟后金军干,凭借战功,做到了千户。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领后金军围了京城,他们力战拒敌,结果袁崇焕被杀,他跟着祖大寿返回辽东,大凌河之战时,祖大寿粮尽援绝,诈降了东虏,后来,祖大寿只身逃回锦州,跟着诈降的武泰等人,连并家人一起被抓,千方百计也没有逃脱,只得委身于东虏。

    李战听说武泰曾经在袁崇焕手下做过千户,还跟祖大寿一起和东虏干过仗,想听听他的想法。

    于是郑重的对武泰说道:“武大哥,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武泰道:“你我也算共过患难,不用这么客气,叫俺老武好了,俺现在心里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救出家人,然后找一处世外桃源,隐居起来。”

    他像是触动了内心,打开话匣子,继续说道:“大明朝廷已经烂透了,想那袁都督一心为国为民,昏聩无能的崇祯却中了东虏的反间计,挨了个千刀万剐,从那以后,大明九边将士,哪个不是彻底被寒了心。你看这次独石堡之战,就是明显例子,没人愿意替朝廷再效死力。”

    李战观他神情,没有一丝作假,看来这些话确实是他肺腑之言,不过,武泰有些心灰意懒,萌生了退意。

    他来这个时代不久,对大明朝廷的了解,肯定没有武泰这个当代人透彻,但他现在身临其境,又结合后世有限的历史知识,也能明白明末天下乱得一塌糊涂,武泰要找个地方隐居的想法估计是要泡汤了。

    “老武,如今世道大乱,你这归隐的想法,怕是很难实现了,你在朝廷待过,当然感受最深,既然明廷靠不住,迟早要完蛋,但你我身为汉家儿郎,就宁愿这么眼睁睁看着东虏躲在后面摘桃,窃居了天下。”

    武泰一惊道:“不会吧!东虏这几年气势飞涨,是成了些气候,但他们充其量只有几万兵马,当当打劫的强盗还算合格,不过要说他们能取得天下,老弟这话不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李战苦笑,即便武泰这种做过大明千户的当代人,也免不了有种天朝上国者资自居,小瞧了东虏,认为东虏只是一隅之蛮夷。

    怎么也不会想到小小的东虏,会有机会占据天下,这就是先知者的苦恼,你没办法让他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看法。

    李战和他边行边谈,仔细给他做了分析,后世对明末历史的研究很多,上到专家学者,下到普通网民,甚至为了袁崇焕该不该死的问题都能争论很久,所以网上流传着不少明末的历史知识。

    他这人没脸没皮,拿来就用,反正武泰身在东虏,与明廷越走越远,能将他这种有充足战争经验的千户争取到手,李战前后都不会吃亏。

    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