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 章(第1/4页)  蒙古帝国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浑突厥碑文里面已经出现,畏吾儿佛教文学里面也有。

    ② 在《秘史》里面作豁黑水,中国史家称之为索河(So-ho 或So-ha)或者就是指科布多河的上游(伯希和,《亚洲学报》,1920,1,172)。

    ③ 海涅士的对音作Yédi-Toublouq(第39 页)。《拉施特书》作Yédi-Toqlouq(别列津译第112113 页, 原文,第182 页)。《元史》作也的脱孛鲁(克罗斯译,第16 页)。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至于不亦鲁黑,他被联军追赶,由乌泷古河一直到阿尔泰山附近的乞湿泐巴失湖。④[3]拉施特说,不亦鲁黑结果逃到叶尼塞河上游的谦谦州人地方,[4]这一种人和现今唐努都哇的乞儿吉思人同种⑤。

    然而乃蛮人的抵抗力量远远没有被粉碎。当汪罕和成吉思汗带领人马踏上归程的时候,被乃蛮人的一个首领名叫可克薛兀撒兀刺黑①的所阻,拉施特称他为“不亦鲁黑的别乞们的别乞”。这个经验丰富的战士将其军队设置在一个《秘史》称之为巴亦答刺黑别勒赤儿的地方,②这个地名使我们立即联想到拜塔里克河,这条河的确是横贯在开往科布多和乌泼古河作战后又返回土拉河地区的军队的归去路上。双方军马列阵备战,但是由于天色已晚,成吉思汗和汪罕决定等到明天再战,于是下营过夜。

    就在这一天夜里,汪罕于虚燃许多灯火使人不疑之后,未曾通知成吉思汗即卷起营盘而走,让他单独地并且危险地暴露在乃蛮人进攻之前。客列亦惕君主这种举动,无疑是背叛盟友的行为,这种背盟行为因此成为这位蒙古英雄后来难忘的怨恨之一③。煽动这种背盟行为的人,好象就是札只剌惕人的首领札木合,在这一次出征中他跟随着汪罕。札木合甚至虚伪地责备成吉思汗没有参加狂罕的撤退,他对汪罕说:“前些时候,帖木真曾派遣一些使者到乃蛮人那里去,他现在不跟随你了。无疑他是投降乃蛮人呢。罕啊!我是守着故士的白翎雀儿,帖木真是散归的告天雀儿!”④或另照一种说法,札木合对汪罕说:“我于君是白翎雀,他人(指成吉思汗)是鸿雁。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鸿雁遇寒则南飞取暖。”⑤传说中有意提到一个名叫古邻把阿秃儿的①客列亦惕人的贵族,认为札木合此举为不忠实,提出抗议。他对札木合说:“你怎能这样说你的安答呢?”

    黎明时候,成吉思汗发觉他被汪罕所抛弃。他立即自行退却, 经由额坯儿阿勒台隘口②退到撒阿里客额儿③[5]的草原,即肯特山地区他平常驻营的地方。

    ④ 《秘史》158 节作乞湿泐巴失湖。《拉施特书》作Qizil-tash(原文,页182)系Qizil-bachi 之讹,有如别列津所指出(同上书,第112 页和280 页)。《元史》作黑辛八石之野(克罗斯译,第16 页)。我们地图上只有乞湿阿杜儿高山,在乌泷古和它的湖的北面,在乌泷古流域和黑也儿的石湖流域之间,是阿黑答黑阿勒台山的屏障。乞温泐巴失湖,我们以为即乌泷古湖,乌泷古河流入该湖。

    ⑤ 别列津译,第112 页。

    ① 《秘史》,第159 节。《拉施特书》,别列津本,原文,第184 页。《元史》,克罗斯译,第16 页,误为商人,曲薛吾和撒八刺。

    ② 拉施特说(第113 页),巴亦答刺黑别勒赤儿是突厥名字,而被蒙古人照他们自己拼法改变(这可以证明,乃蛮人的确是突厥人)。别勒赤儿的意义为“山谷的隘口”。

    ③ 迦恩和我们一切史源的论据相反,他以为成吉思汗这里有背叛行为,他yù因此使人们觉得他的合作是有价值的(《亚洲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原始时代至1405 年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