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12 章(第1/4页)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于己有利;有的人是不敢沾惹,独善其身;还有的人是自身难保,难于顾及。

    缇女猜得倒是很对,她随着琅琊公主元玉仪进了齐王府的时候,只有王妃所居住的院子里闹哄哄、乱纷纷。

    别处都安静得很。一时无主,妾室不敢乱说乱动。都怕万一自己被牵扯其中,主母略有闪失时等郎主回来自己也落得和“李夫人”一样的下场。

    仆役试图拦阻,但被元玉仪的奴婢痛斥回去。因此琅琊公主一行人倒是长驱直入。

    阿娈从屋子里出来,本来想问问怎么太常寺的太医署还没有派遣太医令来,倒先一眼看到院子里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元玉仪和她身后的奴婢们。

    阿娈相当意外,更很敏锐地发现:元玉仪没有隆重的高髻华服以强调她的公主身份,当然也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穿着白麻舞衣散着头发来这儿。

    相当平常的百合髻、间色裙,反倒显得有韵味又让人可以亲近。只有她身后那些奴婢才说明此人不平常的身份。

    元玉仪刚开始是被窗外的玻璃吸引了。她早就听说过,今天是第一次见到。阳光下,那些玻璃晶莹剔透,果然好看。

    庭中女贞树串串紫色的果实缀满枝头,想必在屋子里透过蒙窗的玻璃都能看得到吧?元玉仪遐思之际还发现,她也能透过玻璃看到里面的情景。像是乱得很呢,人影幢幢的。

    “娘子怎么来了?在太阳底下站着,岂不晒坏了?”还是阿娈先反映过来,尽管无心应对,也不得不敷衍。

    阿娈也知道元玉仪的身份今非惜比,不是那个当初在洛阳旧都时可以让她冷言冷语讥诮的人。记得当时的舞姬元玉仪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世子便不高兴了。

    阿娈心里还有种别样的感觉:主母元仲华身在危难中,居然只剩下这一个同宗的琅琊公主还来探望。

    “王妃还好吗?”元玉仪没回答阿娈的问题,反问阿娈。

    不等阿娈回答,元玉仪又左右看了看院子里的情形,问道,“太医令呢?”她没看到庭院里除了奴婢之外还有什么人。这倒真是奇怪。

    “太医令还没有来。”阿娈心情复杂地道。

    “这还得了?!”元玉仪忽然提高了声音,又惊又怒地道,“王妃这儿连人都没有,太上皇后知道吗?该命人入宫去禀报,王妃是主上的姑母兼舅母,怎么能怠慢?”

    这正和阿娈想到一起去了,顿时心里对元玉仪的突然造访不再那么介意。

    于是又立刻入宫禀报。虽说慢,可总算是把人也凑齐了。

    接下来就是更忙乱的场面。

    费时虽久,王妃元仲华总算是平安产下一女。而奇怪之处就在于之前无人问津,当这消息禀报到宫里的时候,随之而来的颁赏、赐封简直是应接不暇。

    刚出生的小娘子立刻就被她的表兄,大不了她几个月的皇帝封为郡主。郡主的生母元仲华晋位大长公主,赐封齐王正妃。

    好像大家现在才想起来元仲华生了一个女儿。随着皇帝的恩诏,送贺礼的官宦之家也频繁上门了。这与之前的门庭冷落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琅琊公主元玉仪这几天都在齐王府,不知不觉间竟成了代为主持家事。凭借公主身份,与大长公主元仲华算是同宗之宜,既周到细心地安排照顾刚刚生了女儿的齐王妃,又把宫中往来、各府第贺问全都应付得妥妥当当。无人不对琅琊公主赞叹。

    过了几天,渐渐安静了下来。

    盛夏时天气更闷热,邺城从轩然波澜中又渐渐平静下来。

    黄昏时,街市渐趋冷落,一辆华丽的马车以及长长的随从、侍卫、仆役的队伍跟随在后,停在了齐王府第的大门之外。

    府第大门大开,候在外面的大队各色人等显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