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神必先养心,其次养气,其次养血,其次养精,最次养形。心为神之主,形为神之宅,气血精三者,则为神之荣卫也。故心务求其静,形务求安,气血精务求其实而和;而尤以清心静神为主。心清而虚,神静而澄,可以固元气,生精气,裕血气,而自百病不侵矣。
养神之道,以「杜外制中」为圣法。杜外者,使外物不扰于心也。制中者,使心不动于外物也。内外不动,神自安宁,故能长久。若一物内侵,一念外萦,心不自主,则神驰于外,而气散于内,血随气行,精因气散,荣卫昏乱,则百病交侵矣,古真谓:
「怡养天君,百病不侵。」此治心养神之法也。又谓:「至道不烦,存真泥丸。」此清心补神之法也。又谓:「七情不发,六欲不伤,心自清泰,神自安宁。」此制中安神之法也。
故曰:「怵惕思虑者,恐惧流淫而不止。悲哀动中者,精竭绝而失生。喜乐无极者,神惮散而不藏。忧虑不解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暴气者,心迷乱而不理,恐惧惊悖者,神骤散而不守。」
故曰:去七情,绝六欲;顺阴阳,理情性;清心君,止思虑;所以为养神之大经也。
且也,心清则神静,性和则神舒,气顺则神安,精充则神裕,病绝则神适,形强则神泰。此则为养神又必须兼全并顾也。互为其根,不可偏废,宁不慎乎?
养神之最后一步工法,即为养胎神与养阳神,其诀要务须沉潜内守,情境两忘,虚灵不昧,清明在躬,湛寂如如,纯一不已;则其神不养而自圣矣。
「养神之道,不过凝吾之神,以成其躯而已。躯非血肉之躯,乃圣躯也。」神不养之使圣,则炼神所出之神,仍不外为阴神凡神矣,又有何用?
故曰:「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胎中岂有殊。」不用调养之功,便难期有妙觉灵应也。
老子看着凡华念着自己所传的先天养神紫府决,高兴着轻抚胡须点了点头。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