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出乎意料(一)(第1/3页)  靖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两个月之后,靖国侯轩辕昭突然被朝廷免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正式任命为督视江淮兵马的大都督,为了让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协调指挥各大战区的驻屯大军,还给他挂了一个兵部尚书的虚衔。除此之外,当今圣上亲自下诏,着令侍卫马军司七万人马即刻移驻建康,与建康督府一道固守长江第二防线,并且明发诏谕,侍卫马军司在建康府驻屯期间,一切军务由兵部尚书兼江淮大都督轩辕昭相机决断。

    轩辕昭接到新的任命之后,百思不得其解,在杨皇后一党和天道宗主和派的掣肘下,韩贵胄不仅悍然发动了二次北伐,而且还把侍卫亲军马军司的七万人马鼓捣到长江前线协防,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事实上在整整两个月的婚假里,他既不上朝参政,也不到殿前司点卯,十分惬意的度过一段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逍遥日子,哪知朝堂之上早就闹翻了天!

    原来就在几天前,由于南朝皇帝皇甫易优柔寡断,至今没有按照和议要求斩杀元谋大臣,敬献首级,北朝新皇帝谷截天沦悍然发动南侵之战,数十万虏军一夜之间挥师渡淮南下,战火一直蔓延到长江北岸,前线守臣如雪片一般发来十万火急的军情战报,请求朝廷派遣大臣良将赶赴前线御敌。

    长江天堑是整个炎宋皇朝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如果长江失守,等于京师锦安门户大开,虏军兵临城下指日可等,是以当今圣上皇甫易急得上窜下跳,召来平章军国重事c当朝太师韩贵胄垂问御敌之策,韩贵胄正发愁没有借口,于是趁机把轩辕昭的要求提了出来,说是惟今之计只有把七万马军司移防建康,方能守住长江防线。

    无奈之下,皇甫易只得同意让侍卫马军司离京出征,不过这一次他说的很果决,这样做只是权宜之计,前线危机一经解除,侍卫马军司必须立即撤回京师驻防,毕竟这是他们皇甫家用来看家护院的近卫亲军,一旦国内饥民流寇发现京城空虚,到时候趁机兴风作浪如何是好?

    此刻轩辕昭一个人独自坐在书房里想了半天,没有任何头绪,他索性一拍屁股直接到侍卫马军司衙门,找主管马军司公事的韩平胄了解情况去了。管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反正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就行呗。

    殿前司c步军司和马军司这三支侍卫亲军的分工十分明确,殿前司的十万将士在皇宫周围驻扎,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三万步军司将士在城里驻扎,协助浙西兵马钤辖司的禁兵戍守各座城门,而七万马军司将士则在城外安营扎寨,负责整座京师外围的安全。

    韩平胄作为主管马军司公事,也就是马军司的最高长官,并不与麾下七万将士同驻城外,而是单独在城内有专门的衙门办差,他的马军司衙门与轩辕昭的靖国侯府只隔了三四个街区,是以轩辕昭骑着青鬃马一盏茶的功夫就跑到了。

    韩平胄听说靖国侯驾到,慌忙小跑出来到衙门口迎接。按照朝廷最新人事任命,江淮大都督轩辕昭正是他的顶头上司,上司前来巡视,他敢怠慢吗?

    轩辕昭见他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与此前那个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韩平胄,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人,不禁暗自叹了口气,于是一扭身从青鬃马上跳下来,摇着牛皮马鞭笑着戏谑道:“韩大哥,不,错了,我应该改称你为韩三叔了!”

    韩平胄尴尬的一笑,随即拱手作揖道:“不知军侯亲自莅临巡视,下官迎接来迟,还请军侯恕罪。”

    轩辕昭见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身后四名马军司各厢的都指挥使也都毕恭毕敬,俯首听令,当下不好意思再嬉皮笑脸的开玩笑,于是负手而立,打着官腔问道:“韩大人,三天之后本侯就要辞朝出征了,你们马军司准备的怎么样了?”

    韩平胄立马答道:“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军侯一声令下即可开拔!”

    轩辕昭轻轻的哦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