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第一节 营卫之气(上)(第1/4页)  迎接紫薇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体有无穷的奥秘,比如人体的运行便是一个庞杂而又井然有序的过程,这一节我们来讲环绕人体的两股重要气息:营气与卫气。顾名思义,营气指营养之气,卫气指护卫之气。且来通关《营卫生会》全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备注:1c该段讲述了营卫之气的生成与相会。营卫之气来源于水谷,经胃生成,传之于肺,而贯通五脏六腑,后分为两条道路,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天地初开之时,亦是轻盈者上天,浊重者下地,此亦为人体与自然的对应。那清浊之气又是区别的呢?《阴阳清浊》曰:“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

    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受谷者浊,受气者清”,也可理解为天气为清,地气为浊;肺气为清,胃气为浊。清气入五藏,浊气入六腑,各自又有行径,清浊相交冲叫做乱气。这是区分方法与大体分类。但要切记,虽然它们名称不同,但异名同类,实质是一样的,其实不必做过多解释,它们都是从同一股浑浊之气中分化而来的不是么。

    2c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卫气》曰:“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亦可知营卫之气的关系,好比贯穿人体阴阳的有环无端的圆。)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

    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备注:年老者白天不明夜里不寐,而少壮者白天精力旺盛夜里睡梦香甜,人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该段才是真正原因,此亦为人体运行的机制。)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

    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备注:此为营卫运行之初始。)

    黄帝曰:愿闻上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

    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