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 白衣逍遥,三世之身(上)(第1/2页)  浮屠天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衣白鞋白面,若不是这来人腰间尚系挂着一只翠绿葫芦,便当真纯白若雪了,许是他天性与世无争的缘故,因而自有一种出尘气质,八百年间,天下地,世间再无一人有此谪仙人风采。

    江左李氏,为昔年大溱建国六勋之一辅国公一系,满门雍容权柄威赫,本可世袭罔替与国长存,不曾想那本该国祚延续两百年的王朝却仅历二世而亡,不免令人唏嘘。如今春秋国战有望定鼎一统,雍c槊两座王庭出动无数炼气士寻龙探穴,求龙气以嫁接,最终在岭南一带,发现了那座紫气弥漫却不在常人眼显山露水的帝王陵墓。百余炼气士罕见联手打开了入口处万斤聚龙石,然而不待深入,却意外发现大墓早在百年前便竖起一道高百丈的慈碑,慈碑之端坐着一人,周身气机内敛,毫无流转迹象,以至让最擅捕风捉影的一干炼气士都无从察觉。

    两座王庭硕果仅存的炼气大士心惊胆战过后,意外发现在那道碑,竟蕴含着一股磅大气机,那是世间最纯净最神圣的龙气,炼气士眼修为反哺的最佳肥料,若能从汲取哪怕星尘半点,也足以让百年间不曾松动的境界提升一截,顿时贪念大起,竟无一人动心思退出陵墓,将这足以轰动整个南域的消息带出。然而彼时碑那人陡然睁目,一干炼气士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般,不得动弹。

    那一日,一百三十七位炼气士,悉数死绝于大溱陵墓。

    这人便是江左李氏唯一存活之人,因他当年为寻一人,在陵墓封存前乔装潜入,被墓内兵马鬼雄封锁住受了重伤,以至于聚龙石落下前都未能及时走出,被生生活埋殉葬了溱帝。然而世间祸福难测,他侥幸未死而逃过破国一劫,又被炼气士强行自沉睡唤醒,走出陵墓后恍如隔世,心乱如麻下游历春秋,见尽枯骨尸山,最终登南海天启求解脱之道,后有所明悟,以“众生苦,朝闻道夕死可矣”立言而惊动六域,一生不为名所累,却早已名动天下,常有“谪仙人”之称。

    白衣人兴是对那披着黑衣袈裟的僧人极是敬重,下山后整理衣冠,以白雪净手净面,走向这座已有十四年不曾踏足过的霞光阁高楼。

    洛天僧人自始至终未曾起身,睨着眼瞧他,冷声道:“当年你师父邀我山,不怀好意与我赌胜,巧赢了半招,致使老夫在这霞光阁内画地为牢坐苦禅二十年,你既是他的大徒弟,资质自不必说,但如今境界不前气机絮乱,恐怕再延些时日便要跌境,凭你能撑得住这偌大家业?”

    白衣人恭身揖礼,始终未曾起身:“家师教诲,因缘苟且得过且过,莫不如尽人事听天命。”

    洛天僧人睨着眼看他,嗤笑道:“天c地c君c亲c师,你李逍遥曾说过,天道无常,不敬天地不理鬼神,君王死社稷,举目无亲,此生只重师道,怎么现在竟说出这种没志气的话来?天命?须知天命不可违。”

    白衣人抬起头没有言语,看了眼阁楼内七排架,见面数千册典籍微微狼藉,都有被翻阅过的痕迹,眼闪过一抹温醇笑意,他突然抬起手指向阁楼门扇的那幅金漆对联,问道:“大师可还记得他?”

    一剑出南海线潮的夜千寻。

    当今整座江湖有两把剑堪称傲然于世问鼎剑林,一把悬停于北冥大河前的茅庐,为剑圣佩剑,另外一把便是出自那“一剑光寒十九洲”的大青衣夜千寻之手了。夜千寻少年成名,天生剑骨,十二岁悟剑有成时得西域三十六名剑认主,一生只会两剑,一剑为“攻”,如长虹贯日无坚不摧,一剑为“守”,三尺罡气风雨不进。

    当然,于他而言这其并不存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矛盾一说,因为除他以外,世间再无第二人能够使得出他那两剑的霸道精髓,相传夜千寻一生试剑无数,从无败绩,唯一一次平局,也是与那位北冥剑圣掰手腕所致了。

    对于此人,以洛天僧人的眼界同样不无欣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