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怨气冲天,百鬼夜行(一)(第1/2页)  邺城诡闻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们村之所以叫流寺其实是因为一个寺庙而得名的“大明禅寺”,这寺庙听说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这个村没有的时候这庙就存在了,据说是朱元璋派人建在这里平息怨气的。相传元末明初,朱元璋得了天下,赶走了蒙古人,赏赐手下大将常遇村和徐达,这俩人啥都不要,说要屠尽豫北的人,只因早年来这里要饭,差点饿死,没人给饭吃。朱元璋一听说道:“这哪成啊,刚刚建国,你就去屠城,这怎么笼络民心啊,要不你这样,你站在豫北漳河处向南射箭,剑落之地你全杀了,我们邺城常说的“一箭地”他俩一听当即答应,就这么定,可是谁曾想道这俩人是千古名将,箭法高决,一箭射在了雕的屁股上了,这雕拖着箭一直飞了百里,他们便把这方圆百里的人全部给杀光了。朱元璋知道这事本想阻拦,可是君无戏言,没有办法只能任他们杀戮,可是这些都是寻常的老百姓并没有什么过错死的冤枉,这里生灵涂炭怨气冲天,朱元璋知道是自己的过错,就派人在我们村现在的位置修建了座寺庙(大明禅寺)用以平息怨气,镇压邪祟。这里没人也不行啊田地没人种就从山西往东迁户,所以我爷爷小的时候总是给我们讲故事说“我们是山西省洪洞县搬来的,具体来了多久了,也没人记得了,邺城县志也是一笔代过 ”。

    流寺地处邺城西相对低洼的地方,所以水源充足,1942这部电影大家都看过,河南大部分地区闹起了饥荒,但是我们邺城附近倒是没受什么影响,特别是我们流寺整个村的田地都是良田,不用抬水浇地,我们家的地里就有泉水,有很多小溪流。所有我们村因此得名“流寺”。我们这有个顺口溜:“好姑娘不往车村嫁车村粪坑呛死人,好姑娘不往梁村嫁梁村买菜丢死人,好姑娘不往盖村嫁盖村地方背死人,要嫁就往流寺嫁流寺青年没死人”有点王婆卖瓜的意思。其实啊是因为流寺地理位置优越,紧挨着那年代不用抬水浇地又挨着大路做买卖的多,相对富裕。听我奶奶说嫁给我爷爷是因为太姥爷看到我家正在卖粮食,那年头吃不饱的大有人在,能卖粮的肯定是比较富裕的人家。

    我们书接上文接着讲,我们师徒四人说爷四个也行,下了九龙山来到水冶镇上我们去看望了下王老爷子,给王家老太太选了个风水墓地,。我师傅平时主要的营生就是看营地,我二大爷就行医,一个给死人看一个给活人看。师傅今天还露了一手,拿着风水罗盘掐指一算说道:这个时辰应该有骑马的从这路过,”我们都很纳闷,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是个田间小路,怎么会有人骑马从这过呢?过了大概半柱香的功夫,听到“咯达咯达”真有个骑着马的人从这路过。师傅大喜,对王老爷子拱手道“可喜可贺这风水穴将来要出贵人啊”王老爷子听了很是欣慰!当即命管家拿了些赏钱送给了师傅。我打心底了佩服师傅的观风望水之术。

    回到了王家,王老爷子问道:“先生不知那狐妖可。。。。。”

    师傅笑了笑说道:“王老爷子放心这狐妖已经被我兄弟二人降服,大可放心”

    “爷爷,爷爷,快来陪我玩啊”这时门外跑来了王老爷子的小孙子王孝天。依偎在王老爷子的身边,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奇的看着我们师徒四人

    师傅对王孝天招了招手说:“来,过来让我看看”师傅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有后,平时对小孩子特别的喜欢,平时对我也是倍爱有加。王老爷子笑了笑示意小孙子过去。王孝天有些疑惑的走了过去。师傅摸了摸他的头,又拿着他的手揉了揉说道:“此子天庭饱满,手掌厚实,乃是非富则贵之相,将来必有出息”王老爷子听了非常的开始,命管家安排了酒席。

    王老爷子拱手说道:“天色已晚,还请先生你们几位在我这留宿一晚,我已经备下薄酒望先生不要推辞”

    二大爷和师傅平时酷爱饮酒,一听有酒有菜的,就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