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枕戈坐甲(上)(第1/4页)  隋宫烟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十二月初,亲自指挥下游中路大军的杨广,率兵抵达位于陈国都城建康对岸的。入夜以后,大营里灯火明亮,元帅大帐外有一排卫兵,他们冻得脸颊通红,口中呼出的哈气也都凝结成了白雾。

    此时,大帐内燃烧着熊熊的炉火,一名干练有素的中年男子挺直腰板端坐在主位上,正聚精会神地奋笔疾书。他名叫裴矩,这次出征被授为杨广的元帅府记室,虽然已年满四十岁,且上唇蓄着绒绒的短须,但看起来却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与那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别无二致。

    杨广恭敬地站在旁边,心思专注于裴矩的笔下,见一整面白纸被他写满,立刻躬身挪动长卷,把纸张的下一面平整地铺在案上,完全是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我这檄文之前草拟时写得有些乱,多亏有裴记室替我誊抄,真是辛苦了。”

    裴矩润了润笔,然后继续书写,他虽是目光如炬地盯着纸面,却又微微牵动嘴角,缓缓道:“元帅客气了,这都是我的分内事。”

    片刻后,一袭长文终于写完,裴矩站起身双手端着那几尺长的纸张,小心翼翼地呈给杨广:“请元帅审阅,可有不满意的地方。”

    杨广迫不及待接过来,他低头审视着那写好的檄文,眸中闪起兴奋的神采:“裴记室的字当真是工整秀丽,写得很好嘛!”

    裴矩下意识微笑了一下,但却没有说话,只是静默在一旁,目光随着杨广而动,见晋王慢慢挪动着手上的纸张,他赶紧帮忙托住卷首。

    杨广没有被裴矩细心的小动作打扰,他边看边絮絮念叨着:“待会儿给高长史和王司马过目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意见。”

    话音刚落,高颎和王韶便掀帘进入帐中,齐齐问候道:“元帅!”

    杨广闻声抬起头来,脸上随即浮现出灿烂的笑容,紧接着双手端着长卷迎了上去:“二位大人来得正好,我写了一份给对岸尚书令江总的檄文,你们看看这言辞是否妥帖。”

    高颎作为皇帝的心腹,又是军中实际掌权最大的人,自然得到所有人的重视,只见王韶向杨广使了个眼色,然后又礼貌地招呼道:“长史大人,还是先坐下来,再慢慢看吧!”

    年轻的杨广这才察觉到自己考虑不周,急忙连连改口:“对对对,高长史请就坐。”说罢,他便将誊写檄文的长卷铺到了桌案上,识眼色的裴矩立刻过去帮忙理平。

    高颎脸上始终挂着谦和的笑容,不过他也没有客气,点了下头后就径直坐到了案台前。借着微微摇动的烛光,高颎低下头开始凝眉细读,裴矩独自默默收拾着桌案上的笔墨,杨广和王韶则立在两侧。

    因那王韶上了年纪,身子骨并不健朗,杨广不忍他弯腰与高颎挤在一起,于是便总结了一下自己所写的内容:“我先从东汉末年开始追记南北分裂的历史,同时陈述四海之内不可并存两帝的天理,然后又从四个方面分析陈国必亡c我大隋终将一统天下的原因,最后敦促陈宰相江总认清形势,希望他能臣服王师。”

    本来低着头扫视檄文的王韶下意识抬起脑袋,正好对上杨广自信满满的目光,自然心领神会,他慈祥地看着晋王,边仔细聆听边满意点头,直到对方讲解完毕。王韶见高颎仍在逐字逐句地认真检查,随即看向早已收拾完桌面的裴矩,意味深长地问道:“裴记室,你觉得元帅的檄文写得如何?”

    裴矩心中倒是平静,他沉着脸不苟言笑,恭谨又严肃地讲出自己的看法:“此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既华丽又有气势。虽然陈军不会因读了此文就望风附降,但也可以瓦解他们的斗志,而鼓舞我军的士气。”

    这时,高颎终于检查完全文,他打断了正想回复裴矩的杨广,侧过身对其沉吟道:“晋王殿下确实是文采斐然啊,写得很好,不过我觉得可以让随军的行台尚书薛道衡再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