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降罪(第1/4页)  大明16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范先生,林丹汗的事情你一定要派得力的人手去,得到切实的消息。 一我估计明国丢了大凌河之后,这一两年都应该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了。秋天秋高马肥之时,我大金将西征,将漠南诸部纳入囊中!”

    “微臣遵旨!“

    北京,乾清宫,暖阁。

    “胡公公,请随某家来!”王承恩低声对胡可鉴道:“皇爷在暖阁呢!”

    “皇爷?”胡可鉴咽了一口唾沫,紧张之情溢于言表,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距离登上御马监总管的宝座只剩下最后一步,即面见天子,他反倒有些情怯了起来。与外廷的官员不同,内宫的二十四监虽然位高权重,但身份却只是天子的家奴,无论是升是降,都可以凭天子的自己的喜好行事,不会受到习俗与外廷官员的限制,无怪乎历朝历代天子对于任用太监乐此不疲。

    “王公公,待会面见皇爷的时候,若在下有些不到的地方,还请您多多提点呀!”说到这里,胡可鉴恭敬的向王承恩躬身行礼。

    “胡公公不用担心!”王承恩笑道:“您在宁夏的功劳,皇爷都记在心里了。有好几次在批阅塘报的时候,皇爷都在感叹要是内官里面都几个像胡公公这么知兵的,天下事就容易多了,这御马监总管的位子,早就简在帝心了。“

    “呵呵!”听到王承恩这番话,胡可鉴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对于一个太监来说,还有什么比天子的信重更为宝贵的呢?文官有家族c同年c座师可以依靠;武将有袍泽c亲兵与家族;而太监们来自于社会的底层,就好像一株株盆栽植物,被从原有的土壤挖了出来,安插在宫廷之中,每一步上升都要用汗水c忠诚c勤勉甚至自己的生命来换,等到他们终于登到高位,却突然现自己已经孤身一人,环顾四周只有满怀恶意的同僚。世人则视为不阴不阳的怪物,而高坐于龙椅之上那位半人半神的存在只需一个念头,就能将自己重新打落于泥泞之中。知道这些就不难理解太监们对于天子的那种复杂的感情了:恐惧而又爱戴,忠诚而又依赖。他们就好像依附于皇权这颗参天大树上的藤萝,让人厌恶而又怜悯。

    “胡公公,我们快些过去吧,莫要让皇爷久等了!”

    王承恩的提醒让胡可鉴从思绪中惊醒了过来,他赶忙应道:“是。是,我们快些过去!”

    两人穿过走廊,王承恩走路时没有出一点声响,如果有一个人此时在一旁观察的话,将会现他的移动度虽然相当快,但上半身几乎没有什么晃动,腰间悬挂的玉佩也没有出碰撞,这说明他受过良好的礼仪训练。 一胡可鉴羡慕的看着王承恩的背影,一边竭力模仿对方的行动。

    “王公公!”守在暖阁门口的一个小太监看到王承恩过来了,赶忙跪下行礼。

    “皇爷呢?”

    “刚刚送了夜宵进去。应该正在用呢!”

    “好!”王承恩回过头对胡可鉴道:“胡公公,你在这里稍微等等,我先进去通传一声!”

    “王公公您请!”

    看着王承恩的背影消失在门后,胡可鉴的内心深处突然冒出一股强烈的妒忌之情,他实在太清楚王承恩这样随意出入禁中,往来天子身边意味着多大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在高度集中的皇权之下,一个官员实际权力的大小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来衡量——他与天子的距离有多近。

    终于,从暖阁内传出了通传声,胡可鉴赶忙进了门。刚走了几步就跪下来向书案后的崇祯磕了三个头,道:“奴婢参见万岁爷!”

    “起来吧!”崇祯刚刚用完了夜宵,将晚勺放在一旁,平日里苍白疲倦的脸上多了几分血色:“胡伴伴。你在宁夏差事办的好,是个有功之臣!”

    听到崇祯用“伴伴”这个平日里只有王承恩c曹化淳等少数几个在信王府时就跟随他的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