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崇祯七年的那些事1(第2/3页)  活在明末夹缝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确实隆恩浩荡,崇祯竟然没有因为他的不抵抗行为重罚此人。

    看到手中的东西,唐溪东细细品味一番,便明白了其中的多重含义。

    但对于他而言,实在是不放在心上。

    暂时,他没有扩大地盘的意图,远的来开,大明能不能扛得住陕西反军的攻势还是未知,历史也许会因为他的出现而有所改变,也许根本就不会改变,谁知道呢?

    万一,再来一次闯王入京城,大明皇帝自缢煤山。

    这天下也就没有什么大明了,他唐溪东做什么怎么做也便不再过分。

    目前来讲,他的重心还是在山西,先把这块地盘站稳了,暗中谋取发展壮大,以让自己有实力,一举消灭后金有生力量才是正事。

    他不想做历史的罪人,那么最保险的做法便是不插手大明内部矛盾,把矛头直指后金。

    开年,唐溪东抓紧时间,不断完善军队政改。

    同时继续扩张自己手中工农商以及文化产业。

    鼓励技术革新,同时发展教育事业。

    短时间之内,暂时见不到学校教育培育出的人才。

    但是这事情不能急于一时,应重于一世。

    时间久了才能见到疗效。

    同时,唐溪东开始着重组建另一个部门,那便是医院。

    集中手中医疗资源,开办大型医院,不以谋求利益,只为防止明末发生的各种灾病和瘟疫。

    记忆中随着反军在大明境内的肆虐,瘟疫也开始大肆传播,瘟疫的威力远远比后金的威胁来的更大。

    所以唐溪东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了。

    否则万一瘟疫来临,不用战争,大好的山西形势就面临崩塌局面。

    所以,暂时的工作重心,要落在医院身上,哪怕赔本贴钱也要大幅搞起来。

    与此同时,远在辽东的后金也面临着内忧外患。

    崇祯六年,天下大旱。

    后金去年子大同镇入关,随四处劫掠,可惜因为唐溪东的阻击不但折损一位贝勒爷,还让自己空手而归、损兵折将。

    而唐溪东在山西卡主商路,收拢北上商队聚集,压制张家口八家晋商之后,后金在晋商手中也没能得到什么好处。

    后金的贸易陷入瘫痪。

    同时,在草原上。

    因为唐溪东对于蒙古大小部落的贸易优惠已经保护,后金在草原上的劫掠也战果寥寥,加上多尔衮西征插汉部在张夏海手中损兵折将,后金在草原的优势被压制。

    如今草原部族多出囤积在河套地区,比邻山西,后金想要长途奔袭劫掠,变得更加艰难。

    在辽西一旦,大明日复一日,布重兵守护,后金不愿耗费兵力国力轻易不敢自辽西入关,入大明腹地劫掠。

    之前数次劫掠都是绕过辽西大明边线,自大同镇或者宣府、万全入关。

    冬季来临。

    后金缺衣少粮,老弱冻死数千。

    时局变得艰难。

    虽然靠着东征朝鲜,得到一点粮食,但是却无济于事。

    于是后金皇太极对于山西唐溪东的怨毒更加深了几分。

    加上崇祯七年开年,皇太极脑子一抽,把老爹开创的丧葬殉葬制度更加规范化和开创化。

    引得部族之内怨愤连连,于是内患诞生,皇太极有些压不住阵脚了。

    压不住阵脚,就得把目光往外,把矛盾外引。

    于是皇太极把目光盯上了山西。

    根据晋商的消息,如今大明的北方山西可是富得流油。

    但暂时,皇太极还抽不出时间和兵力入关劫掠山西。

    他需要先缓和一下自己部族之内的怨愤民意。笔趣阁读书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