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八 普照寺中 (三)(第1/3页)  一剪莲华渡水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半年之后,海宁西山,普照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几人愁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水流花谢两无情,天澹云闲今古同,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何处家,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水月向东流

    山门外的青石阶子,日日都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洒水清洗干净,山路两旁的古松绿竹,流泉飞瀑之间时常会有游人玩耍闲憩,临走时丢弃下的包裹蜜饯糕饼的荷叶宣纸,总要时时清扫干净才行,普照寺不是深山古刹,熙攘繁华的小镇,炊烟袅袅的村舍,就在山下看得见的地方千年不变的车来船往,人声嘈杂,山下左近村镇中的人家中很少有不举家信佛的,正因为如此,普照寺中的香火才长年这般兴旺繁盛,几十里外的海宁府中的凡夫百姓,不分皇亲官宦,富商员外,贩夫走卒,男女长幼,每逢初一十五必会兴师动众的举家前来普照寺里上香,若是偏巧和在钱塘江中放河灯的善男信女相遇,就不知要有多少人被熙攘簇拥的人群给挤到路边的小桥流水之中,拥挤的狠了,自小桥上直直跌下水里去的都有。

    普照寺中僧众虽然众多,但是寺中佛事法会也多,经日里诵经讲法的不得一日清闲,寺中师父诵经讲法之余还要被人请去自家宅院里去念经作法降妖驱鬼的,长年公事繁忙,操劳不已,多亏了他们平日里十分注意瑜伽梵行,练功打坐,因此上身体还算结实,足以担待起这份弘扬佛法普渡众生的慈悲宏愿。

    但是普照寺中却也并非是任何人都能有机会一肩担起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弘法大业的,因为寺中住着的,并非全都是僧人。

    昔年青裳花境中的千年梭罗树仙沈玉真人虽然长年化名玄真道长在上清观中被迫充当天庭安插在人间的眼线,但是因为和普照寺中的那只不知已经活了几千岁的老螃蟹精济明师父交情甚好,闲暇时自是会常来普照寺中,寄身在寺院后园之中潜心清修悟道一阵子的,而且在清修悟道时无事从不轻易踏出普照寺山门一步。

    只是在十六年前,这沈玉真人在象山之中独自抚琴吟唱时因为一时贪心而将一只刚刚出生的,左前蹄子上系着一串青丝手链的小鹿自父母身边强行带回来普照寺中,他知道这只小鹿的父母名叫慕千云和叶水黛,也知道这只小鹿儿名叫慕风颜,所以在将这只小鹿儿带回普照寺中之后并未再给他取道号,一直只以慕风颜这个俗家名姓唤他。

    这沈玉真人在普照寺中自幼苦心传授这只小鹿三清道法,终于在七年之后将这只小鹿点化成精,得了人身,成了自己身边一个粉雕玉琢的青衣童子。

    之后这沈玉真人就将这个小童子带回去上清观中,替他取了个道号饮恨,让他在自己身边继续苦修无上三清道法。

    后来这小童子在上清观中日渐长大,渐渐的出落成自己身边一个容颜清丽似水,身形轻盈如风,额间一点朱砂,黛青眉睫下那一双横波流转的翦水清瞳中就像是倒影着天地万物一般的无上护法弟子了,沈玉因此上而在心中十分喜欢,终日将慕风颜他带在身边苦心修行,对他的严加管教一日不敢放松懈怠。

    三年之前,这沈玉真人去峨嵋山上闭关,将上清观中的诸多繁琐杂务尽数交给饮恨代他酌情处治一二,谁想到这饮恨却忽然的想起来要去大理争什么皇位,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