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且听风吟(第1/2页)  统领娱乐圈的正确方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连报销个车费,都只报销地铁票的剧组,也就别指望他能车接车送了。    只要别拍摄拍到一半,剧组突然没钱了,然后导演号召全剧组的人大公无私捐款,每个人捐两万,那李才就谢谢地了。        这一早上,李才和古郁俩人是在他出租房的楼下集合的。    导演通知的进组时间是上午十点,但因为是新人的关系,早到一些肯定比晚到强,所以俩人八点多就出发了,坐的是地铁六号线。    期间整个过程,李才一直都在拍照和录视频留念,觉得如果有一古郁红了的话,把这些照片和视频放出去一定特别有意思。    一路无话,转了两趟车,四十多分钟后俩人总算是出了地铁站,又向北边步行了几分钟,最终,他们来到了西郊的影视城。    京西的影视城麻雀虽,但五脏俱全。    而且再它也是个影视基地,里面有很多剧组的,敬元良的剧组只是其中之一,李才他俩也没有来过,很难找到。    即便他俩真能找到地方,没有佩戴工作人员的入场证,门口保安也是拦着不让进去的,否则随便进岂不乱套了。    于是到了影视城门口后,俩人便拨打了剧组给发过来的工作人员的电话。    电话拨出去之后,很快,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哥急匆匆出来了。    “你俩是《且听风吟》剧组的?”出门之后,大哥找了一圈,发现除了两个保安,和有些局促地站在门口等候的李才二人外,再就没其他人了,于是他试探着向李才和古郁问道。    《且听风吟》是敬元良将拍的这部电影的名字,李才看过剧本了,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滚滚而来,不可阻挡。    改革对56个民族,对整个社会,对整个国家来当然是好事儿。但是对于一些个别保守的,习惯了那样那样生活方式的人来,却也很难适应。    主角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不到三十岁,是一个报社的编辑。一年前,他因为发表了一篇《姓资还是姓共》的文章而被升职。    可一年后的今,当初提拔他的那个上司,自己却办理了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去了。    这种跨时代性的剧烈转变,让主角很不适应。更不适应的是,很快,自己工作的报社出品的期刊上面,也开始大规模的刊登商品广告了。    主角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更无法接受那些商人报价时的市侩嘴脸,于是他愤然辞职了,回到了自家的老家,北方的一个县城。    已经十几年没有回来过了,本以为老家会是自己的一方净土。可谁成想,回来之后才发现,曾经贫瘠却朴实的故土,现在也已变了模样。    轰轰烈烈的拆迁,让整座县城变得尘烟滚滚。席卷全国的下岗,更是搞的人心惶惶。    一心想着扬名立万,立志当一个大作家,但总是对稿费斤斤计较的邻居大学生。(古郁饰演)    自己儿时的女神,现在开着一个理发店为人洗头,每赚的钱却抵得上自己半个月工资。(女主角)    在这个污浊尘世当中,主角彻底的迷茫了,只能躲在自己的那一处角落,看落花流水,且听风吟    就是这么一个大概的故事,很有年代气息,比较符合敬元良的特点,《且听风吟》这个名字也很有文艺感,总体来,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故事。    类型上可能不会大卖,但拍出来的话,或许能拿到一些奖项,这也是敬元良电影的特点之一。    “对,我们是《且听风吟》剧组的,他是演徐明的演员,我是他经纪人,真不好意思,麻烦您出来接一趟还。”    徐明就是电影里的那个大学生作家,也就是古郁要演的这个角色。听到工作人员的询问后,李才赶忙回答道,捎带嘴儿还客气了一句,毕竟礼多人不怪嘛。    “嗨,您甭客气,应该的,应该的。”倒是工作人员大哥让他这么一客气,搞的有点儿受宠若惊,连连摆手。    之后,他从随身的包里面,拿出来了两张那种挂在脖子上的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