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3章 六十万人变心(第3/6页)  三栖特种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里的电脑应用,麦轲移植了圣山的模式,也就是把整个国计民生都纳入了电脑的严密计划和精密跟踪中。

    而这种跟踪,目的就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其中之一,就是对某一项产品的需要。

    比如说牛奶。

    全市所有人都有记录,都能及时汇总分析。

    某一天。市民甲饮用牛奶一磅,那么他的这个消费,立刻汇总到中心控制室,这个数据立刻和其他人的消费量加在一起,最后得出一个总数,自动送到牛奶加工厂。

    牛奶加工厂立刻就按这个数据加工,然后送到各个牛奶消费点。

    如果消费量突然增加,那也根本不算事儿,这个增加的量,立刻正常的渠道反馈回去,牛奶加工厂马上增加产量,送到消费点。

    牛奶是这样,其他产品都是这样。

    至于消费者得到这些产品以后,他不用出钱,只需要计账就行。

    然后,他也要参加不同的生产活动,或者服务,也是计账,而不是得到现金或者实物。

    这样,他的消费部分,就和他的收入互相抵消,这个部分也反映了它作为社会一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反映了他为社会服务,他享有的相应权利。

    当然,这一部分都是经济方面的,不包括政治和其他方面的。

    如果一个市民两相抵消以后,有了剩余或者亏缺,可以多种形式处理。

    比如一个市民剩下了一百块。

    他可以什么都不用做,留下来以后以丰补歉。

    他可以捐献出去,帮助那些有亏缺的人。

    他也可以用这些盈余作抵押,开展一些国家允许的经营、投资、甚至冒险,以便多得一些受益。

    他还可以参与一些不在基本消费中的娱乐、体育、文化活动。

    但是,他不能用这些剩余放债,然后收取利息。

    因为国家已经保障了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除此以外的追求,国家不鼓励。

    至于亏缺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去管它,别管一个人有多大的亏缺,国家也会照常供给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不让这些亏缺影响一个市民的基本生活,意思是说,国家有责任保证每一个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直等这个市民有能力以后,才是这个市民用他自己的能力担起责任的时候,也就是开始弥补亏欠的时候。

    在亏欠弥补之前,不能像那些有剩余的人一样,消费基本需要以外的东西。

    在这个框架里。任何人不能用资本生息取利。

    当然,麦轲也清楚,目前这里的市民还不能和圣山的市民比,因为那里的市民基本上都是基督徒,那里的价值原则,一句话,“我为弟兄舍命”。

    既然命都可以舍。就绝对不会出现占别人便宜的事情。

    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才会真正贯彻按需分配的原则。

    因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尽力限制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拼命扩大自己的需求。

    限制自己的需求,就会一身当前,把别人的需要放在首位。

    扩大自己的需求,就会为了自己的需求,损害别人的需求。

    现在麦轲实在建立基础,但是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圣山的价值原则,就会成为这里的价值原则。

    由此可见,一个生产体系,一个消费系统,一个价值原则,也是和整个社会成员的价值体系息息相关的。

    麦轲一边建楼,一边思考各方面的事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林则徐等人一边看热闹,一边逐渐神的奇妙创造。

    很快主体工程完工;接着各项职能开始工作。其他配套措施相继完善。

    晚上八点半左右,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