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预言(烧脑章节2,慎入)(第1/2页)  北宋清泉奇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厢泉扭头,面含一丝怒气:“动静小些,免得吵醒别人坏了大事。”

    乾清笑得直不起腰来:“我呸!巧合——哈哈哈!什么叫巧合?这几个人的死与山歌相符,全是巧合?”

    厢泉转过头去,看也不看他一眼。

    “是巧合也是因果,你不信?”

    “我信鬼也不信你!”乾清翻个白眼。

    厢泉见粥已熟,遂取碗来盛,慢吞吞道:“你无知,我懒得再取笑你。但我方才所言,你为何不认真听?山歌不与事件完全对应,换言之,山歌之中只有部分词语与事件一致。乾清,在孟婆婆死亡之时,你有没有发现山歌与事件相应?”

    乾清迟疑一下:“只是觉得有些相像,晚上睡觉会想想,并没有完全觉得……”

    厢泉点头:“不错。你们觉得事件与山歌一致时,是哑儿死亡时。‘肉汤’这种奇怪的词出现在山歌之中,又出现在现实之中,这才引人察觉。若不是哑儿死得怪异,‘肉汤’一词出现,你们可能压根不会察觉山歌与事件有关联。”

    乾清被厢泉说得一愣。的确,这些事件与山歌的关联,全都是吴村一干人等的臆想,从未有人判定它们完全相关!而这种联想竟是毫无依据的。

    厢泉的语气平和,声调毫无起伏,乾清听他所言自己愣了半晌,抓了抓头发:“可是——”

    厢泉冲他笑笑:“我来猜测一下你的内心。关于二者的对应关系,在此之前你心中一定有疑虑,一种朦胧的、隐约的疑虑——山歌真的与事件有关吗?若说与事件无关,为何出现这么多类似的场景?你无法解释这种疑问,你的内心会判断二者必定相关,估计是有歹人故意为之,因此,你会变得惴惴不安。这个歹人不是潜伏于村中,就是吴村之人。”

    乾清犹豫道:“其实我没有细想,只是觉得有些像,大家也觉得有些像,这也就……”

    厢泉摇头:“若是有人故意凭山歌杀人引发恐慌,大可以在每个出事的人身边写上‘老大’‘老二’之类的话语,抑或是山歌的字条,但是有吗?没有。”

    乾清木讷道:“好、好像是。”

    厢泉慢慢盛着粥。乾清看他半天,这才反应过来:“不对啊!二者无关,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类似的场景?”

    厢泉不屑的看他一眼:“我就知道你要这么问。这也是山歌问题的关键——你可知山歌有预言未来的本领?”

    什么?

    预言?

    乾清闻言冷笑三声:“预言未来?你真能胡扯。你方才说山歌与事件相关仅仅出于巧合,如今又说是预言!”

    他嘲笑的看着厢泉,轻声念叨了句“神棍易先生。”

    厢泉并未理会他的嘲讽,深吸一口气:“历朝历代的天子在位统治之时,总会相信民间的儿童所编童谣。祥瑞也罢不吉也罢,它们都预示世运或人事。在我看来,这的确不可信,然而换个角度讲,为何天子会相信?童谣、歌谣,都来自民间,来自于百姓,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露出民间发生之事,透露出某种迹象。而自古以来,农谚、俗语也是比比皆是,形成歌谣经人传颂百年,而且朗朗上口。你说这些话语的应验,是不是单纯的凑巧?不是,因为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

    乾清脑子里一团浆糊,却听厢泉继续道:“五个兄弟的山歌,这是前人的故事和教训,是吴村先人的经历。编成山歌,意在警示后人,这才会代代相传至今。今天应验,是因为吴村发生了与山歌相似之事。”

    乾清彻底晕了:“我还是未弄明白,依你之意,山歌是先人对于后人的告诫?”

    “事情发生,有因就有果。五个兄弟的故事与如今吴村发生之事有着相同的起因,相同的环境,这才导致相同的结果。故而使得其中有这么多相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