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 西域汉王城(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域记》中白纸黑字,他骗过后人吗?”

    我得证实:“那本书上的记载,至今考古印证,没有不实之言。”

    “独自一人穿越莫贺延碛,这本身就是个奇迹,震动西域,所以也被高昌国王所知。当然,高昌国王全力迎接,还有另外的原因。”小池指着这一片辽阔的故城遗址说到:“这里曾经是一个王国,由汉人统治,曾对中原称臣,它虽然毁灭于元代的一场战争,但在1300多年前,这里曾是水草丰茂、钱粮充足的西域乐土,统治这里的,是祖籍兰州的麴姓王朝,这里完全按照汉族内地的机构设置,使用文字也是汉字,主要人民也是汉民。”

    “为什么呢?”思远问到:“它离中原已经很远了啊?”

    “西汉时代车师将军行军至此,兵粮不足,部分战士留下此地屯垦,形成了这个国家。”小池解释:“国家虽然很小,但从文化、政权和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等,都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当时,他们的国王叫麴文泰。”

    我知道,早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就没有停止过对西域的经营,尤其是在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后,中原王朝的武力、政权和文化影响就深入到西域了,建立了许多都护府,留下了许多守卫和屯垦的汉人。高昌国,就是这段历史留下的见证。

    “这位国王到过长安,对中原王朝称臣”她想了想,继续说到“更重要的是,他亲眼见证过中原王朝的繁华和强盛,对汉文化是由衷的佩服,也许还有一个因素:他以及他的子民都有对中原地区的思乡情节。”

    “你刚才说国王祖籍是哪里人?”思远问到。

    “金州,也就是今天的兰州。”

    “今天,内地姓麴的人可不多。”思远感叹。

    小池没接他的话茬,继续沉浸在历史的故事中:“派出去接玄奘的使臣跟玄奘表达了国王的请求,原本,玄奘的内心是犹豫的,高昌并不在他的计划行程之中,但禁不住使臣所表达出来的热情,也答应过几天前往。但使臣却要求他当天启程,原因是:国王如果不等到你的到来,他睡不了觉。如此热情,让玄奘感动。本着弘扬佛法的信念,玄奘踏上了新的征程,这极大地改变了他西行的面貌和处境,意义十分重大。”

    小池背靠城门遗址,望向东方,如同一个电视节目讲述人,充分展现了她戏精的本色:“使臣的预先通报让国王有时间准备,当玄奘一行从东面大路上走来时,看到最高礼遇最为豪华的迎接队伍,礼乐齐鸣、冠盖如云。”

    “啥意思?说人话!”高妍明显对古文生疏。

    “就是今天铺红毯、鸣礼炮、奏国歌的意思”我打了个比方。

    “大概差不多吧,国王亲自到机场迎接,对吧?”小池也调皮地比拟了一下,接着说到:“那是晚上,接到了,安排住下,第二天一早,当玄奘醒来时,发现王宫妃嫔持烛、大臣外面侍立,国王亲自等待,就知道,今日说法的节目,必须开始了。”

    她把电视节目《今日说法》引用到这里来,把我们都逗得哈哈大笑。

    “高手就是高手,不光是在座的文人,包括高昌国当地的高僧,一律被玄奘的佛法修为和知识所折服,个个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大家知道,国王是到过中原的,是见过高僧的,但听了玄奘的说法,才明白,这是他所有见过的高僧中,最高的人,没有之一。”

    “从此,国王的请法以及到各寺院的**就成了玄奘在此的主要内容了,国王对他的崇敬也与日俱增。”

    “这里原来也有寺院,也有和尚?”思远感到比较诧异。

    “当然,当时这里的佛教也比较兴盛,当时在高昌国,儒、释、道都有,光佛教的寺院都有几十座,僧侣也有二千多,它毕竟是个国家啊。”小池回答到。

    “那他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