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干部喜好(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对阴阳八卦也有兴趣,但最让他动心的,也还是军队的经历。

    我对班长讲“既然这样,我们可不可以,就在北京,将这个郭大师找到,请他化解那个地煞符的诅咒呢?”

    “应该可以,但前提是,你得找到他。更重要的是,他真能够化解,如果那个符真有法力的话。”

    离开前,我把山果居鲍老板送我的水果,从车上提下来,分量比较多,好几个袋子,都送给了养老院。

    刚到家门口,我看到妍子跑了出来,问到:“你闻得到我来的气味?”

    她莫名其妙地跟我笑了一下,装正经地跟我点点头:“嗯!”。

    “你比得上我外婆家的黄狗了。”我开玩笑,说完就突然意识到这样一妥,把自己老婆比喻成狗,我是个什么东西?。

    “我不比它可爱些?”妍子真是不在乎这个比喻,装可爱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好吧,我们这对狗男女,进屋吧。”我也得把自己捎带上,免得她会过来了,说我欺负她。

    “不是进屋,是回狗窝”,妍子还来神了。必须停止这种调侃,免得收不了场。“老婆,给我泡点茶行不行?我出去吃什么都习惯,就是对家里的茶,想得慌。”

    “早就泡好了,加点热的就可以喝。”妍子估计泡好茶,等我回来,已经好久了。这种有人等待、有人牵挂的生活,让我体会到归宿感,这很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安全感、随意性以及无处不在的习惯和方便,舒适而自然。当你习惯某种东西,就会变得很挑剔。比如我喝茶,原来在家中,贫困始终成为我的影子,别说喝茶,喝开水都是一种奢侈,要用柴,用火烧,哪有那么多柴,哪有那么多闲功夫烧开水,能抽时间煮饭就不错了。对于当时我们农村来说,煤炭都是一种奢侈品,要用钱买,要从下面公路上背回来。当时二娃家条件比我们好,他奶奶在世时,冬天要烤火,从乡场上买来焦炭,用小火炉烧,我我眼中,这就是高档享受了。后来在学校,有的同学买饮料喝,我都有点羡慕,学校的开水是免费的,打开水喝,我就觉得自己比较现代了。一次学校外出搞活动,主办单位给每人发了一瓶可乐,我稀奇得跟啥似的,一口一口抿,一瓶可乐,喝了半天才喝完,当时觉得,自己就是在享受现代生活了。到了部队后,夏天训练时,为降暑,中队的大开水桶里,有时是绿豆汤,有时是茶水,都是好东西,我喝起来,犹如加餐。

    我想想自己的经历,最早学会品茶,还是在董先生家里时,他家有好茶。通过与他一起喝茶,才开始懂得了喝茶的门道,所以,从技术上来说,喝茶也是董先生教会我的。

    当我挣到第一桶金,再回到学院算命开始,喝茶就成了我的习惯了。当时对茶的档次要求并不高,大众型的就可以,到北京后,开始讲究起来。我喝茶的档次与我挣钱的多少,呈正相关关系。

    到今天,只喝绿茶、只喝那几个顶级的品牌、只喝最新鲜的,仿佛享受到某种艺术的氛围。其实,这种艺术,只不过是钱多了,闲出来的。岳父说过:“酒差点,还可以表示一下;茶不行,简直下不了口。”他当年穷的时候,肯定也不会这样想。由奢入俭难。

    贺处长短信来了,说明了郭大师授课的地点和时间,大约半个月后,要给老将军参加的这个小范围人群上课,我可以去参加。我等着那一天。

    平时,我也尽量不外出,呆在家里喝茶看书,主要是陪妍子说话。她从美国回来后,对我的依赖感比较深,只要我外出一会,她就盼我马上回来。茶泡了又倒,倒了又泡,要不就坐在门口沙发上打毛衣,拆了又打,打了又拆,总觉得不完美,每天把那个半成品在我身上比,每天都在修改。

    现在看书不像过去那样了,书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