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章 无害的调皮(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6月1日起,我就从下来写作。”

    “你们二位都很少写作,真该使劲鞭打你们,左右开弓地鞭打。一句话,我真想揍你们俩,但又不能揍,因为你们可都是达官贵人。”

    “如果我娶上一个有钱女人做妻子,那我要给自己买一百卢布的信封和一百卢布的香水。”

    “当今俄国有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厄尔布鲁士山顶峰和我”。

    “12月24日我将庆祝我从事文学活动十周年。我能不能得到一名侍从?”

    “彼得堡的天气真要命,大家乘雪橇,可是没有雪。这不是天气,而是一种什么**。”

    这个伟大的人,居然如此调皮,上述书信中,透露出他对金钱、美女的渴望,透露出他对权贵的敬畏,也透露出他作为作家奇怪的比喻和想象。这是一个真实的人,正因为真实,虽然不那么完美,但是可爱。

    这些故去的高手们,喜欢的东西跟我们差不多,这就是人性,是不可回避的。当然,在当代,还有没有证明呢?

    当然有,北大有个传奇人物叫季羡林,这个被外界冠以国宝之称的人,他自己倒是谦虚,他说国宝是大熊猫,自己担当不起。当然这也不是谦虚,他对自己诚实,他不愿意被人抬到道德高地的架子上,下不来。

    他其实,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男人,没有女人,他不完美。他的一段日记,当我首次看到后,差点笑出来,这跟我们大学的室友们,思想境界竟然如此相似。

    以下是季先生在大学时的日记,看看这位高手的大学生活,你会觉得如此酸爽。

    1932.09.11,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1932.09.23,早晨只是坐班,坐得腚都痛了。

    1932.12.21,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实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1933.04.29,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

    1934.03.13,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1934.05.17,今天看了一部旧小说,《石点头》,短篇的,描写并不怎么秽亵,但不知为什么,总容易因为我的**,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

    你看看,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面貌已经经历过几多巨大的翻转,但人性,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老百姓喜欢用道德的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这当然有方便的成分,因为道德评价比较容易,主要靠猜,再来点将心比已就可以操作了。

    更重要的原因,是自私。每个人在反思自己的苦难时,都希望有一个圣贤无条件地帮助自己。如果太穷,打家劫舍的梁山好汉也是英雄,只要给我一点济贫的银子,哪怕他对别人杀人放火,也是值得称赞的。

    每人内心中都有一颗自私的种子,但社会又需要协调和互动,于是道德和法律是控制自私边界的规则。在边界内,怎么自私都应该是个人的事。王法不入私宅,哪怕是以道德的名义也不行。要不然,任何暴君都可以以道德的名义,抹杀你的生命。

    自由的一个含义: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自由的另一个含义是,在自己的私人领域,在不影响他人的地方,你可以随意地调皮。

    所以,书读得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对道德这个词产生巨大的怀疑。我怀疑那里面有更多的忽悠成分,但我,一个清醒的人,不能用它来忽悠自己。我认为,判断道德的标准有问题。道德的标准不在于对别人是否有利,在对别人无害的条件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