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九章 乱世的黄金(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说对了一半。对于我们家来说,家底你是最清楚的,最贵重的东西都在里面,契约合同以及各种单据。另一半不那么贵重,但很重要的,是黄金现金和一些凭证。这一半的特点是,好带,并且能够迅速变现,这是准备乱世来临时,及时带上,可以对付一阵子的办法。”

    我明白了,比如当火灾发生时,警察要你带上最贵重的东西逃走。大多数人都带金银和现金,因为可以救急。黄金这东西,最大的好处是:储值和易携带。这正是乱世最需要的性质。

    我问到:“这东西不放在随手可拿的地方,为什么要放在保险柜里呢?好像比古董还重要?”

    “这你就不太理解了。这是防盗的需要。比如一个小偷进来,偷古董,那个柜子一打开,他认识古董吗?他知道价值吗?他知道销脏的渠道吗?即使有个渠道销脏,公安追查起来,破案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变现困难。”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前段时间在京城传遍了。一名著名收藏家家中被盗,家里的金银首饰以及不多的现金被洗劫一空,损失了大约二十几万。但他收藏的名家字画,小偷却只拿走一幅。后来破案了,这小偷是顺便扯一幅字画,拿它来包裹脏物的。要知道,这幅字,最低要值一百万,这样的字画,在他家,有十几幅之多。

    买椟还珠的事,已经发生了几千年了,还有继续上演。知道文物价值的小偷,已经超越小偷这个阶级了。“路遇剑客顺旦剑,不是诗人莫献诗”瞧瞧我这脑回路。

    储值量大、变现渠道广泛、变现方式快捷、携带方便,黄金确实是在乱世中保身的办法。

    我指着几张凭证,看上面是银行发行的票证,问到:“这是什么?”

    “纸黄金,变现最快捷的东西,其实没多大用。”

    我此时的脑回路又产生了跳跃,“纸醉金迷”这个词浮现出来。我定了定神,问到:“没多大用,还买它干啥?”

    “这是你妈的故事,她当年迷信黄金,也走了一些弯路,但算不上上当,只能算不成功的投资历程了。”

    这个故事与妈有关,让我挺感兴趣。这个精明的人,这个挣钱数目比爸还多的人,也有过失误的时候?

    “钱挣得太快,总担心失去也快,这也许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我们是从贫穷中走出来的,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你妈很早以前,就想积累一些黄金,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中国人已经在贫穷里挣扎得太久了,突然的富裕在心理上是一种异常现象,不能心安理得地享有财富,这是在内心根子上埋藏的种子。

    “黄金这东西,保命有作用,发家作用不大。”爸说到这里时,我接了一句:“你的意思是,这东西保值还行,投资就不好了?”

    “对,不光是我,还有许多人都注意到这一点。黄金真的不是一个好投资品,你只要看看美国股市与金价的收益,以十年为期限比较,就会有明确的答案了。黄金的收益率太低,有时连保值都做不到,只能算是储值,这种储值功能,还主要只在一种情况下,发挥作用。”

    “什么情况?”

    “当政府信用破产时,也就是大家说的乱世。国家发行的货币没有信用了,黄金就是绝对的硬通货。但你想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也只能保命起点作用。况且,这个政府信用不行,还有另一个政府信用会起作用。前提是,你能够出得去。”

    国军将领们的金条崇拜,同时也有美金崇拜,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大部分国军低级将领,没来得及到美国,就已经死在战场了。

    “国家强大,才是保值的最好依托。中国穷弱的年代太长了,大家心底里对中国真正强大,还有点不太自信。你妈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她总是要准备些黄金和美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