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一章 入门级知识(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话说得我不好意思,因为我的信息栏里,出现了以我名义注册公司的名字。

    出来后,明成师这时对我的话才亲切一些。“不这样不行,现在这社会,什么人都人。有的表面是来学佛的,实际上是有案子的坏人,找庙子躲公安呢。所以,我们当家的,从前年就要求,凡是来学佛的,无论僧俗,无论暂住还是挂单,都要到这治安室来验证一下。”

    “对,免得被人利用,也纯洁些。”我附和到。

    “还有更严重的事。前段时间,也是内地一个正规庙子,还是庙子的方丈,居然是二十几年前的杀人犯,这是佛教界的耻辱。现在假庙子太多,都是骗钱的。真庙子,也出这样的事情,怎么对得起信众呢?”

    这事吓我一跳,他所说的真庙子,肯定是排除了假庙子的。肯定是在佛教界中,有一定历史和地位的传统庙子。这种庙子,连方丈都是杀人犯出身,可见,佛法的衰败已经到了何种程度了。

    “那真庙子真和尚,还是有的,比如这座庙子。”

    “有是有,但是,真修行的人,也艰难呢。好多修行的人,也被人到处赶。”

    “还有这种事?”我不太理解,和尚真修行,与世无争,别人为什么要赶呢?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宪法保障公民的信仰自由。从小的方面说,真的修行人,也没有利益追求,为什么有人还干扰他们呢?

    “我就是被赶过的。”他这一说,还真吓我一跳。

    原来,他在云南另一座山修行,那个寺庙,由于旅游相当火爆,导致当地政府眼红,就把原来寺庙周边,辟为旅游区。政府修了个院墙,在门口收费,而散布于整座山的独修茅棚,也被政府工作人员驱赶。

    “庙子就是和尚的家,回家还要给门票,不给钱不准上山。当地人,还是贪图那寺庙香火太旺,找自己人装成和尚,在那里收功德钱。”

    所谓楚人无罪,怀壁其罪,就是指的这个情况。当你收入高了,别人嫉妒,想来分一杯,你不给,当然就引起了暴力反弹。

    “他们也没有明赶我们,但是,我们作为修行人,不仅关乎那门票的收费,更关乎我们的信仰。人家信众拿功德出来,是信仰。我们不可以,看着他们骗信众的钱,装着视而不见。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出来了。”

    “这不违法吗?”

    “当然违法,佛教协会也在政协上反映这件事。但是,利益面前,所有道理都是软弱的。扯了好几年,这事才弄清楚。政府呢,处分了几个官员,事情就不了了之。但功德钱,是退不回来了。当地地方财政也是穷疯了,什么钱都要。没办法,吃饭财政,作工资都发出去了,怎么办?”

    当听到他说“吃饭财政”四个字的时候,我不得不对这个明成师刮目相看。这是一个懂社会的人,他非常聪明并且有见识,他还有一句话,说明了他的厉害。“任何道理,在利益面前,都是软弱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规律来用。

    人类历史,按马理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如果说穿了,就是利益决定立场和思想。那么这种贪利的思想从哪里来呢?这是人的本性。

    佛法改造世界,就必须影响人的本性。只不过,这不是通过宣传的方式,而是通过信仰的方式。

    原来读大学时,学过马原课。当时对所谓有点不太理解。它实现的基础,看起来是那么虚幻。但想通了,其实从人性上,可以想通。

    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这是基础条件。当达到极大这个程度时,人们追求的方向就会改变,会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用现在的社会来说,就是钱多了的人,就更想找精神刺激。全社会,这个基础达到后,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就没那么关心了。所以按需分配,才有人性的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